在选择之前,对选择的可能性,做出详细的推演,这是大军统帅的必要能力。 比如,军队在进行重大决策前,肯定会详细分析,我们这样行动后,敌人会采取怎样的应对之策?我们这样行动动后,周围的力量,会采取怎样的应对之策?他们做出这样的应对之后,我们又应该怎样回应? 一个统帅,在这种纸上谈兵的推演中,能取得胜利,并不意味着他真的会取得胜利。问题是,一个统帅,在这种纸上谈兵的推演中,无法取得胜利,也不意味着他真的会失败。 问题是,一个统帅,如果在这种纸上谈兵的推演中,都无法取得胜利,他肯定不敢轻易采取行动的。 韩信在听到武涉、蒯通的劝说后,肯定会做一个简单的推演。那就是,他如果背叛了刘邦,刘邦会采取怎样的行动?张耳、曹参、灌婴、彭越会采取怎样的行动? 如果刘邦对自己的行为,会采取坚决的回击;如果张耳、曹参、灌婴、彭越对自己的行为,会采取坚决的抵制;自己应该怎样应付?自己是不是有能力应付?如果自己没有能力应付,那反叛刘邦不是没事找事吗? 更主要的是,无论武涉,还是蒯通,表面上都是为韩信在考虑问题,实际上,他们都是为了自己在考虑问题。 一切是显然的,如果韩信还在淮阴街头混饭吃,这两个人肯定都不会多看韩信一眼;甚至而言,就是韩信还是一个无足轻重的将领,这两个人也不会多看韩信一眼。因为,和这样的韩信套近乎,讲感情,那是一点价值也没有。 现在韩信是一个举足轻重要的大佬了,这两个人都跑到韩信面前,假装一副最关心韩信的样子,其实,傻子也知道,他们都是为了自己的利益盘算着。 武涉作为项羽的使者,最多考虑的自然是项羽的利益,而绝不是韩信的利益。基于武涉的角度,只要能给刘邦增加一个敌人,就算把韩信忽悠死了,他也是成功了。 基于项羽的利益,他并不需要韩信打败刘邦,甚至也不需要韩信打败张耳、曹参、彭越。事实上,项羽只是希望,韩信能把张耳、曹参、彭越牵制住一段时间就可以了。因为,就算韩信最终被这几个人打残了、打死了,只要韩信可以把这几个人拖住一年半载,项羽就有机会扭转已陷入被动的战略地位。 问题是,基于韩信的利益,如果真是这种结果。那韩信就是给项羽在作嫁衣裳罢了;甚至是给项羽当垫脚石罢了。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来。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