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这件事,猛一看是谯周做的不对。但放在整个中华文明史来看,他的行为无疑促进了大统一。还有,蜀国败局已定,既然失败在所难免,为何不投降,以保全蜀国百姓呢? 当时谯周建议后主投降,肯定不是为了尽早帮助魏国实现大统一,而另有他因。 注意看,谯周是益州人。而在蜀国政坛中,益州人处于边缘,诸葛亮等人最得宠。被冷落的谯周不希望自己的蜀地老家成为火海,这才建议后主投降。 谯周肯定不是为了向魏国献媚,不然为何魏国封赏他时,果断拒绝,后来在魏国逼迫下才挂个虚职。 谯周跟《三国志》作者陈寿的关系很引人注意,谯周是陈寿的老师。 陈寿如何评价他:“身长八尺,体貌素朴,性推诚不饰,无造次辩论之才,然潜识内敏。”“谯周词理渊通,为世硕儒,有董、扬之规。”[ 《三国志》记载说,晋泰始五年,陈寿回老家看望谯周。老师谯周对他说:“以前孔子活到七十二岁,刘向活到七十一岁,我今年七十了,不敢与孔子相提并论,但能跟刘向比较比较。”意思就是说,自己只能活到七十一岁,也就是活到明年。第二年冬天,谯周果然去世。 陈寿的记载应该属实,为何?首先,陈寿是谯周的学生,两人几乎生活在同一时代,长期相处,互相了解对象,所以故事本身的属实性很强。然后,古人很重名节,不敢说假话,陈寿没必要突出恩师神明而瞎编个故事。 谯周预测到自己只能活到明年。有些同学会吃惊,也有些不以为然,因为现实中很多年纪大的人能预知死亡,这也较符合科学。 不过,谯周准确预测到蜀国必将走向灭亡。大家注意到,姜维北伐时,谯周是反对的,冷眼旁观。他为何这样呢?原因只有一个,知道赢不了。魏国后来派二十万大军讨伐蜀国,这次为何又建议后主投降?还是因为知道赢不了。 个人觉得谯周是个思想很超前的人,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投降。能屈能伸,为了所谓的气节,全战死了,百姓爱苦,最后还失败了,不值得。这就是谯周的想法。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