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晚年的一次全面谈论《水浒传》 1975年8月13日,毛泽东同北京大学中文系教员芦荻谈了对《水浒传》的一些看法。芦荻向毛泽东请教了关于几部古典小说的评价问题。毛泽东先讲了《三国演义》、《红楼梦》等几部书,然后谈到了《水浒传》。芦荻把毛泽东的谈话做了记录并整理出来: “《水浒》这部书,好就好在投降。做反面教材,使人民都知道投降派。《水浒》只反贪官,不反皇帝。摒晁盖于一百零八人之外。宋江投降,搞修正主义,把晁盖的聚义厅改为忠义堂,让人招安了。宋江同高俅的斗争,是地主阶级内部这一派反对那一派的斗争。宋江投降了,就去打方腊。 “这支农民起义队伍的领袖不好,投降。李逵、吴用、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是好的,不愿投降。 “鲁迅评《水浒》评得好,他说:一部《水浒》,说得很分明,因为不反对天子,所以大军一到,便受招安,替国家打别的强盗——不替天行道的强盗去了。终于是奴才。 “金圣叹把《水浒》砍掉二十多回。砍掉了不真实。鲁迅非常不满意金圣叹,专门写了一篇评论金圣叹的文章《谈金圣叹》。 “《水浒传》百回本、百二十回本和七十一回本三种本都要出。把鲁迅那段评语印在前面。”(武思萦、樊静:《毛泽东和他喜欢的二十本书》,云南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48—249页。) 鲁迅《谈金圣叹》:金圣叹“自称得到古本,乱改《西厢》字句的案子且不说罢,单是截去《水浒》的后小半,梦想有一个‘嵇叔夜’来杀尽宋江们,也就昏庸得可以。虽说是因为痛恨流寇的缘故,但他是究竟近于官绅的,他到底想不到小百姓的对于流寇,只痛恨着一半,不在于‘寇’,而在于‘流’”。“宋江据有山寨,虽打家劫舍,而劫富济贫,金圣叹却道应该在童贯高俅辈的爪牙之前,一个个俯首受缚,他们想不通。所以《水浒传》纵然成了断尾巴蜻蜓,乡下人却还要看《武松独手擒方腊》这些戏。”(此文原载于上海《文学》月刊1933年7月1日创刊号,编入《南腔北调集》。) 有关毛泽东和芦荻谈论《水浒》一事,据作家叶永烈采访芦荻所记: 这天毛泽东鼓励她提问题。这时芦获就问道:“主席,听说你讲过《水浒传》‘只反贪官,不反皇帝’?” 毛泽东点了点头说:“那是我在政治局扩大会议上讲的。” 这时,坐在一旁的张玉凤也插话说:“去年在武汉时,我正读《水浒传》。主席见了,对我说过,‘宋江是投降派!’” 于是,芦获请毛泽东详细谈谈应当怎样读《水浒传》这部书。 这样,也就引发出毛泽东的一大段议论。 芦荻的笔,沙沙地做记录,记下了毛泽东的话。 后来,芦荻这么回忆: “主席讲《水浒传》时,谈笑风生,和蔼幽默。就该书的主导的政治倾向问题,他反复举例,细致地进行了分析。…… “主席非常推崇鲁迅,每次谈话,都要提到他。当他听我说北大中文系正在修改小说史稿时,便说,鲁迅评小说评得好,要好好学习鲁迅的思想观点。他更盛赞鲁迅在《流氓的变迁》中对《水浒传》的评论,称赞鲁迅对金圣叹的批判。他对《水浒传》研究中长期没有贯彻鲁迅的评论精神,对金圣叹的腰斩《水浒传》和大量发行的这一腰斩本即七十一回本,十分不满。……” 毛泽东说,应该出全本——百回本,叫出版部门印行。他说,印行百回本,让读者了解故事的始末,了解全貌,知道梁山好汉们怎样兴而又怎样败,还其本来面目,让读者知道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 芦荻忙于记录。她觉得毛泽东的见解,颇为深刻。她只是从学术的角度理解毛泽东的话。张玉凤毕竟是秘书,她从秘书的角度考虑问题。她以为,毛泽东的话就是指示。毛泽东说要印百回本,那就应当加以执行、贯彻。于是,她问毛泽东:“主席,要不要通知出版界,把百回本的《水浒传》印出来?” 毛泽东答道:“好。” 这时,张玉凤便对芦荻说:“芦老师,你把主席的指示,写一下吧。”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