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野史秘闻 > 野史趣闻 >

假设历史•假如没有“神风”元军能征服日本吗?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凤凰历史 禇治平 参加讨论

    元世祖忽必烈两征日本,两次遭遇被日本称为“神风”的台风袭击,船毁人亡。最终导致元军两次东征铩羽而归,从而保证日本免遭席卷欧亚大陆的蒙古人的蹂躏。这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历史常识。由此就产生了这样一个推测:假如没有遇到两次台风,那么元军将征服日本。那么这个假设如果是事实,历史上的元军真的能征服日本吗?
    
    描绘元军遇“神风”的绘画
    文永甲戌之役:博多湾挽救日军颓势的是台风?
    日本文永十一年(1274)10月5日,当这天清晨六时左右,对马国府的八幡神宫突然被熊熊的火焰包围。在“着火啦”的喊声中,住民们为之骚动起来。“这可不只是单纯的失火,难道不是什么不吉之事的前兆吗?”人们之中大概有这样窃窃私语的罢,很不幸,他们的不祥预感居然成为了现实。
    在这天下午四点左右,在两天前从高丽的合浦出发的元、高丽联军四万余人,乘搭着九百余艘军船,在对马岛佐须浦小茂田的海面上出现了。元军的总指挥是蒙将忻都,副将是洪荼丘。另外随征的还有高丽将领金方庆。傍晚六时左右,异国船团袭来的消息,传到了对马的最高军政负责人,守护少贰资能的守护代宗助国那里,助国大惊,急忙召集其部下郎党(郎党又称郎从、郎,上级武士的私人随从)出征。当他们准备停当并赶到元军船队出现地点的时候,已经是半夜两点光景。
    
    蒙古大军攻打日本
    助国等到天明后,“以译者真继男为使,见元人以询究竟”。但是元人用冷冷的弓箭给予了回答——“此际自上下七八艘船中,立聚千人左右,分散对射”。宗助国主从一行,不过只有八十余骑,但他依旧奋勇迎敌,“其时宗马允(助国)自阵中发射,其矢中异国人不知数”。他的同族和家丁也个个奋勇,“(元军)此中有骑马者四人,宗马次郎向其先头乘苇毛马者右乳上射去,中箭落马,弥次郎亦射马,倒落者四人”。但是毕竟寡不敌众,战到上午九时,宗助国力尽战死,其一族郎党十二人也相继战死。元军在对马近海剽掠十日后,就象寻求下一个猎物一样,把兵锋指向了壹岐。
    10月14日下午四时左右,元军四百余人从壹岐西岸登陆。对此,壹岐守护代平景隆率御家人百余骑弛往抵御。但寡不敌众,退进了桶诘城(在今长崎县壹岐郡胜本町)防守。终于在15日彻底失败,平景隆自尽身死。太宰府守护所接到对马遭到元军袭击的消息之后,立即将情况向镰仓进行报告,并且传檄管内守护地头立即进行防战的准备。
    
    日本博多湾
    10月19日,元、高丽联军侵入了博多湾,在20日拂晓展开了登陆作战,联军分作三个登陆场:箱崎——博多一线、百道原——佐原一线、今津一线。对此,日军在少贰经资,景资兄弟,大友赖泰等人的指挥下,对上陆的元、高丽军队展开反击。
    今津一线的战斗,因为史料不存,经过已经不可考,在百道原方面,战斗相当激烈,这里登陆的联军,主要是高丽军金方庆所部。
    按照国内交战的惯例,日军首先向来袭的联军阵势射出响箭。联军则击鼓鸣金,发出震动天地的喊杀声。日军战马纷纷受惊而嘶颠起来,一时无法进击。联军则开始放箭,其箭虽小,但是箭头上涂了毒药,日人不能抵其毒气,在冲锋过程中日军就受到了不小的打击。
    待到两军交阵之时,联军根本不理会日本武士所谓“一骑讨”这种单打独斗的古老作战方式,而是“为画一备,以承我(日军)冲击,左右回围之,协力合击”,以三四骑,五六骑为单位一小股一小股冲进元军阵中的日军顿时如陷刀山,被砍得“伏尸如麻”。
    《八幡愚童训》云:元军“皆矫健,勇猛有力,不惜死。贯轻铠,乘良马,弛突便捷。部酋必据高,进退鸣鼓;将旋军,铁炮一鸣,烟氛为晦。”而日军为之“气夺胆丧,惘然昏迷”,凡陷阵者基本被杀得不还一人,百道原的防御阵地一下子被突破了。即忻都所部蒙汉军,也在博多,箱崎一线登陆。日军虽然奋力作战,但是这种毫无节制,零零散散的反击根本不能撼动元军分毫,反而被一一击溃。
    元军不久就攻入博多,兵指冲浜的日军本阵。双方在冲浜展开激战,大将少贰景资亲自上阵抵挡,率500骑从博多的本营出马,迎面撞上一个元朝的大将军,其人美髯过腹,骑着一匹苇毛马,带着十五骑,亲兵七八十人,对方见来敌,便上前挑战,景资一箭放去,正中其胸甲,将他射落马来,亲兵们急忙将他救走,景资问被俘的元兵是谁,方知是蒙古的“副元帅”“流相公”。
    但这依然不能挽救日军失败的大势。最终本营失守,日军只能退太宰府水城。不过元军并没有趁势上岸驻扎,而是撤归船内。20日的战斗便这样结束了。
    这天晚上,博多阵中的日军将士,恐怕没有一个人能高枕安眠的。谁知,当第二天太阳升起时,不可思议的情景发生了,昨天排在岸边密密麻麻的元兵船,竟然在一夜之间消失无踪了。高丽方面的记载称:“会夜大风雨,战舰触严崖,多败……军不还者,无虑一万三千五百余人”,将退军的原因解释为暴风雨。
    
    《八幡愚童训》浮雕
    弘安辛巳之役:元军未能击破日军防线
    文永之役结束后,元朝赴日的招抚使者都被日本处死。1281年的正月,忽必烈召集阿刺罕、范文虎、忻都、洪荼丘等将领,下达了再征日本的正式命令。
    在前一年的军事会议上,忽必烈确定了这样的作战计划:
    洪荼丘和忻都,率蒙汉军四万,从高丽合浦出征。(东路军)
    范文虎率蛮子军(南宋降兵)十万,从江南出征。(江南军)
    两军在壹岐岛会师,进军日本。
    5月3日,以洪荼丘、金方庆为主帅,由高丽、蒙古军为主体的元东路军4万,及舵工水1万7千人,分乘军船900艘,从高丽合浦出发。并在5月21日首先在对马的“世界村大明浦”(对马上县郡佐贺村,有别说)登陆。日本守军奋力抵抗,击毙高丽郎将康彦、康师子等。元军上岸见人便杀,岛民们纷纷逃入山中。元军从捉到的岛民口中得知,日军已经在太宰府西方六十里处置兵守御。
    东路军立即把情况向征东行省做了通报,并且提出应该乘日军守备未坚,果断地发动进攻。行省立即汇报忽必烈,忽必烈表示可由指挥官自作权衡。行省和东路军便决定不等同江南军汇合,先向博多方面发起进攻。
    之后,东路军虽然在5月26日遭到暴风袭击,但还是比原计划早半个月到达了壹岐附近。他们兵分两路,主力继续向博多发进,另外派一支别动队袭击长门,牵制本州方向的日军。元军主力在6月6日抵达博多湾内。
    日军已经集结了重兵四万余人,由少贰经资,大友赖泰为将,修筑石墙、严阵以待,元军觉得强攻不利,便企图夺占博多北面的志贺岛作为登陆的跳板。
    
    壹岐岛之战
    6、7日的夜晚,日本武士草野经永、河野通有率水军夜袭元军船只,各有斩获。
    8日,日元两军在志贺岛激烈交锋。岛上多山,战场狭窄,东路军不能充分展开,无法占据上风。高丽军虽毙敌三百人。但日军攻势并未受挫,洪荼丘前去督战,恰逢日军破阵,狼狈而走,若不是有王万户者横击敌阵相救,彼几不免于虎口。
    现藏于旅顺博物馆的《皇元故敦武校尉管军上百户张君(成)墓碑铭》记载了此日的战况:“八日贼遵陆复来,君率缠弓弩,先登岸迎敌,夺占其(欠字)要,贼弗能前。日落贼军复集,又返败之。”第二天,战斗益发激烈,日军派遣了安达盛宗率领的关东武士增援。《张成墓志铭》印证了战况的激烈:“明日(9日)倭大会兵来战,君统所部,入阵奋战,贼不能支,杀伤过众,贼败去”。
    8、9二日的激战,两方均未能打开局面。战局陷入胶着,《八幡愚童训》记云:“去六日至十三日,昼夜合战不休,打杀蒙古千余人”。这时候正是盛夏,元军被困孤岛,饮水蔬菜供应不继,军中大疫,死者也达三千余人,士气大受打击。这时,同江南军的汇合期限将至,东路军只得退向壹岐。
    
    元军沉船船首部分
    6月18日,拖家带口的江南军十数万人才慢吞吞地从庆元(宁波)出发,在月底到达了平户。两路会师后的元军共有兵力十四万左右,兵船四千四百艘。平户一时布满了密密麻麻的军船。但是因为要重编部伍,于是元军暂屯于平户。
    直到7月下旬才开始进军,在27日占领了肥前鹰岛作为前进基地。但7月30日夜,一场台风袭击了肥前海面,并一直持续到第二天闰7月1日——换算成阳历是8月23日。四千余艘元朝兵船大多被卷入了波涛之中,化为了藻屑。
    《高丽史金方庆传》记其惨状云:“八月,值大风,蛮军皆溺死,尸随潮汐入浦,浦为之塞,可践而行”。朝鲜《东国通鉴》称:“元军不反者,无虑十万有几,我军不返者,亦七千余人”。
    没有“神风”元军能够成功侵占日本吗?
    元军入侵日本的失败,后世往往将之归功于两场“神风”。当时的日本人也相信这是其间他们的佛寺神社整日祈祷“异国退治”的神验。事实真是这样吗?
    首先,文永之役元军的退兵,多半在于多民族混编而带来的矛盾。日本的气象学者荒川秀俊指出,旧历10月20日,即阳历的11月26日并非台风季节,当时可信的第一手文书资料也没有任何台风的记载。荒川氏的结论是,所谓文永的“神风”,是同弘安之役的台风事实相混淆的结果。
    事实上元军的自发撤退,决非台风的影响。二十日晚,忻都,洪荼丘、金方庆等主要将领进行了作战会议,会上金方庆认为“我兵虽少,已入敌境,人自为战;即孟明焚舟,淮阴背水计也,请复决战。”
    然而主将忻都则认为“小敌之坚,大敌之擒,策疲兵入敌境,非完计也,不若班师”。忻都的话不免遁辞之嫌,他宁愿借故退兵,也不愿意让金方庆抢到大功。从而断送了本已经胜利在即的军事行动。
    文永之役既如此,弘安之役的情况一半亦可推知。
    江南军虽然有十余万之众,但是他们多半是携带种子农具、拖家带口、为占领后长久经营而准备的屯田户,并不是能够作战的精锐,这些南宋降兵面对帮助蒙古贵族卖命拓土开疆的积极性与日本武士保卫自己家园的高涨士气相比,高下立判。
    而且日军吸收文永之役的经验,已经在博多一线修筑了抵挡蒙军登陆的石墙。从志贺岛之战的实际情况来看,元军多次进攻也未能突破博多防线,想再次攻克,恐非易事。
    若没有“神风”一夜卷走江南军十万众,战事就势必旷日持久地拖下去,届时粮食和饮水肯定要成为元军无法久居的命门。
    
    弘安之役手绘卷
    元军即使能在登陆阶段取得突破,真正的较量也还在后面。
    日本社会与当时的中国不同。中原是中央集权控制下的散沙顺民,只要打掉了官僚精英阶层,下层百姓自然顺从。而日本社会则在存在着大量在地开发领主,他们靠自己的双手开拓了他的领地,他们与自己部下的领民与之存在牢固的有机依附关系。
    当元军打进九州腹地,各地领主势必利用九州多山的险峻地势,和其领民各自依山结寨而守。元军绝无占领一地首府,就能控制当地的便利,而必然和整个当地社会为敌。只有将大大小小在地领主逐一清除,才能支配当地。
    这样,战争显然会旷日持久地拖下去,而这种持久战,显然有利于地利人和具备的当地人,而不利于由少量蒙古人驱使高丽人和南宋降兵乌合而成的远征军。
    参考同一时期忽必烈的元军在安南地区历经苦斗最终不得不退出的遭遇,远在海外补给更加困难的元朝征日大军,结果不会比征安南的元军更好。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故事
中国古代史
中国近代史
神话故事
中国现代史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学术理论
历史名人
老照片
历史学
中国史
世界史
考古学
学科简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