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世界历史 >

究竟谁才是苏联的掘墓人?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东方早报 佚名 参加讨论

    
    勃列日涅夫1964年上台,成了当年《时代周刊》的封面人物。
     到底谁才是苏联的掘墓人呢?最近读了几本勃列日涅夫的传记,尤其是郭春生先生所著的《勃列日涅夫十八年》,深觉为苏联掘墓的,正是勃列日涅夫!他才是苏联灭亡的罪魁祸首。
     苏联崩溃已经二十年了。有关苏联崩溃的著作可谓汗牛充栋,既有苏联人自己写的,也有中国人和西方人写的。书有这么多,见解更是众说纷纭,比较一致的看法是,苏联不是亡于西方的“和平演变”,而是亡于其自身内部原因。但究竟什么是苏联崩溃的罪魁祸首?这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苏联崩溃的第一负责人,当然应该首推斯大林。他歪曲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建立了与科学社会主义风马牛不相及的斯大林模式,给苏联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是为了让所有人生活得更幸福,但斯大林模式呢,既没有给人民以面包,又没有给人民以自由。社会主义应该是比资本主义更高级的社会发展阶段,可是斯大林模式却在很多方面名不符实。人类历史上,无论有多少逆流,最终要回到人间正道,正如大江大河,无论有多少回转、险滩,终究要流入大海一样。所以说,最终使苏联灭亡的,还是这种发展模式的建立者。
     不过,斯大林模式的错误不一定要以苏联的灭亡为代价来纠正。如果斯大林以后的历任接班人能够走上改革之路,以渐进的方式来改变斯大林模式,那么苏共和苏联仍然可以存活下去,而且活得更有活力、更好。人民对谁来领导、叫什么名字,并不在意,只关心他们的生活是否幸福。“盗泉”的水,如果甘甜的话,人民为什么不喝呢?所以,苏联的掘墓人还要从斯大林之后的接班人中去找。
     马林科夫是浮云,安德罗波夫等病夫也是浮云。在苏联真正起过作用的后斯大林领导人还是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和叶利钦。这些人中,赫鲁晓夫认识到了一点斯大林的错误。无论如何,他在苏共二十大的“秘密报告”中解释并批判了斯大林“个人迷信”和大屠杀,还第一次揭开了苏联暗流涌动的盖子,开启了改革的启蒙运动“解冻”。尽管他把这一切归咎于斯大林的“个人品质”,没有从制度上认识到斯大林模式的根本弊病,把“斯大林”和“模式”分裂开来,只批斯大林而不批模式,而且改革的目标不明确,不从根本上否定这种模式,却企图修补这个模式,改革的方法又太任意,谈不上有什么整体方案,但赫鲁晓夫仍然是一个功过参半的人物,正如一位艺术家为他塑的半黑半白的塑像一样。他毕竟开启了改革的大门,这一历史功绩不容抹杀。
     现在,人们更多把苏联的崩溃归罪于戈尔巴乔夫和叶利钦。许多人至今对戈尔巴乔夫依然心怀恨意,认为他的“公开化”披露了苏共在历史上的许多罪过,如卡廷森林事件等,败坏了苏共在人民心中的形象,为苏共和苏联的崩溃埋下了祸根。我以为,戈尔巴乔夫不过是那个说皇帝没穿衣服的孩子。皇帝的确没穿衣服,天真无邪的孩子说的无非是人所不敢言的事实,他有什么错呢?孩子的真诚应该得到肯定,戈尔巴乔夫也是如此。苏共所存在的问题,是千真万确的事实,即使没有戈尔巴乔夫,又还能掩盖多久?其实戈尔巴乔夫的原意还是想推动改革的,不过斯大林模式实在太根深蒂固了,他也没办法,只好“无可奈何花落去”了。苏联崩溃的墓穴并不是他挖好的,他的公开化无非是把苏联向这座墓又推进了一步,而且是推到了墓的边缘。这时无论什么人都无法挽救苏联的崩溃了。至于叶利钦,他只是把苏联推入这座墓的人。这时的苏联已经进入垂死阶段,垂死的钟声一次次响起,斯大林模式被推入墓中,正是水到渠成的事。叶利钦是苏联的送葬者,决不是掘墓人。如果没人先挖好墓,他也不会以埋葬斯大林模式而名垂青史。
     到底谁才是苏联的掘墓人呢?最近读了几本勃列日涅夫的传记,尤其是郭春生先生所著的《勃列日涅夫18年》,深觉为苏联掘墓的,正是勃列日涅夫!他才是苏联灭亡的罪魁祸首。他以宫廷政变的方式夺取了赫鲁晓夫的权力,但并没有把改革推进到一个新时期,而是力图再造斯大林模式,重现斯大林的个人集权。这就加剧了苏联社会固有的矛盾。当苏联人民无法忍受这种制度时,墓也就挖好了,何时下葬只是时间问题,谁来埋葬也不过是历史的偶然。他当政十八年所做的一切,只是不断努力地将墓掘深。当他离世时,经过十八年的不懈努力,这个墓已经挖好了,面对这样一个大墓,任何天才的继任者都无法挽救苏联灭亡的命运,无法再寻求渐进的方式来挽救苏联。戈尔巴乔夫认识到了这一点,叶利钦最后只能把苏联推入勃列日涅夫挖好的墓中,开启俄罗斯的新时代。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之一,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任何一个制度的崩溃都植根于它的经济制度和由这种制度所决定的经济状况。一种制度或者模式,无论政治如何集权,文化如何受管制,官员如何腐败,只要人民生活满意,它就可以维持下去。当然,这只是一种不现实的“假设”,如果政治上集权,文化上管制,官员腐败,经济上也不会使人民过上满意日子。 政治与经济是密不可分的,这样的发展模式也不会有好的市场经济制度,也不会有良好的经济状况。这样的“假设”,无非是为了说明经济的重要性。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故事
中国古代史
中国近代史
神话故事
中国现代史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学术理论
历史名人
老照片
历史学
中国史
世界史
考古学
学科简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