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近代史 >

道光帝初政清查陋规:为何最终成了“哑炮”?(2)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人民网 佚名 参加讨论

     孙玉庭上疏言:“臣有幸蒙恩遇,忝任封疆大吏二十年,天下情形虽未周知,而事理则一。”详查历代典章,通前彻后,深思熟虑,从来未有敢轻易地说要公开颁布章程者。他首先也强调了人治,“督抚两司皆得其人,则举措直枉,大法小廉,断然不必担忧所属苛取病民。倘不得其人,则一贯逢迎朘削,虽立法限制,仍然会形同虚设,弊病更甚”。其次,极力陈述陋规合法化带来的危害:“禁人之取犹不能不取,若准人获取,则诚如圣谕以为‘奉旨准取陋规’,益无顾忌,势必竭民膏脂而后止。迨发觉治罪而一方之民已大受其害矣。”又次,指出道光帝万万不可开此先例,他说陋规历代相沿,“不独在今为然”,但是,“未闻准其明取于民垂为令甲者”,并且举例说:“嘉庆四年尹壮图奉召入都,曾经建议彻查地方陋规,欲明示科条,当时钦奉上谕:‘此项积习相沿,只可次第整顿,断无明示科条之理。’”接着,孙玉庭陈述了陋规无法查清、难立章程的情况:“府、州之陋规在乎三节两生、盐当漕务。而厅、州、县之陋规则在乎钱漕盐当。钱漕岁有丰歉,盐当因时开闭,本来就不可能定为常额。况且道府漕规,目前正在奉谕旨清理漕弊,必须禁革,所以更不便作为定制。”再者,各地方官所处情况不一,用度多寡不同,政务繁简不一,亦不能一律。又“五行百产贵贱亦无一定,是各该地方官开支用度亦断难详查定数”。各处陋规实有若干,该地方官断不肯自行实报,而督抚藩司耳目不能遍及,即使派人去查,必然包庇掩饰。而清查涉及广大舟车行户,繁难琐屑,尤为不雅。因此,清查陋规后来之获益未睹,而目前之纷扰已甚。舆情不协,国体有关,于地方吏治均无裨益。最后孙玉庭表示,以上所述“见与三省抚臣往返札商,皆以为相安已久,无须另议,反致纷更”。
     此后,署成都将军蒋攸铦进京叩谒梓宫,向道光帝力陈此事不可行。
     道光帝斟酌再三,权衡利弊,决定收回成命,于十二月十三日下诏,停止清查陋规。上谕说:“朕在大丧之中,甫奉皇考梓宫回京,心绪婺乱。又值初亲政事,于天下吏治民生情形未悉。英和人本明白,又复敢言,听其言似为近理,因而降旨令各督抚体察情形,详议复奏。谕旨甫下,即据汤金钊、陈官俊、汪廷珍先后陈奏,皆以此事为不可行。”“朕心已悟此举之非矣。嗣方受畴来京,首先询及,即奏称格碍难行。昨蒋攸铦入对,更力陈其不可。本日又据孙玉庭等奏,所言尤为剀切详明。此事不但无益于民生,抑且有伤于国体。幸而内外臣工知其不可,尚肯据实驳正,若皆缄默不言、听其舛误,其失可胜言乎?朕不是文过饰非之君主,既然洞悉其弊,则迁善改过犹恐不及。着即明白宣示各督抚:停止查办。”另外,因为英和建言冒昧,被责令退出军机处。
     次日,道光帝又谕:“昨已明降谕旨停止清查各省陋规矣,因是思及为君之难,倍增乾惕。”又自责说:“清查陋规一事,虽系英和建白,实朕不慎不敏之故。总由朕审度不明,几至误事。幸朝有诤臣,连章入告,使朕胸中黑白分明,而又无伤于政体。”当即传旨,汪廷珍、汤金钊、方受畴、蒋攸铦、陈官俊交部议叙,孙玉庭从优议叙。
     道光帝清查陋规的诏令,到此以停止进行、收回成命告终。
     清查陋规是道光帝初政后的第一个整饬吏治、惩治腐败的重要举措,然而出乎意料地竟成了哑炮,这件事颇发人深省,教训也是极为深刻的。其一,陋规已成为举国上下普遍的现象,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机构之间无所不在,既无法查清,又不能去查,正所谓“积重难返”。制定“清查”政策,形成了主观愿望与现实可行性之间无法解决的矛盾,于是,“清查”本身就成了一项根本无法执行的命令。其二,通过清查,分别应革、应存,明立科条,使部分陋规合法化,从理论上讲是荒谬的,从结果来看是危险的:一旦承认某些陋规的合法性,必然后患无穷。幸而不少官员出面阻止了清查,否则其后果是严重的。
     清查陋规的夭折,也给了我们一些启示。道光皇帝并非不知吏治的弊端,可是,面对日益衰败、百弊丛生的无奈,他只好掩耳盗铃,听之任之。在他此后施政的四十多年里,也只能做到稍加限制而治标,却找不到切实有效的办法铲除积弊以治本。
     清查陋规的失败给道光朝政治投下了很重的一道阴影。道光帝初政伊始,首次改革尝试就碰了壁,不得不偃旗息鼓黯然收场而告吹,这就奠定了他日后谨小慎微、重在守成的执政基调,不敢再尝试变革的举动,注定了他绝不能比他的父亲嘉庆帝走得更远。然而“万马齐喑”的沉闷局面,没有大改革、大更张,又如何能够振作呢?纵观道光朝的大政方针,保守而得过且过,姑息宽纵,平定张格尔叛乱后,处理新疆善后时表现的软弱短视,缺乏长远的战略眼光;处理漕运问题,实行海运而不能坚持;……诸如此类,表现得因循守旧,缺乏作为。特别是当面临西方列强入侵的重要关头,使整个国家被动挨打、应变无策,被迫签约,丧权辱国。
     道光帝最多只能算得上“平庸无为”一流,幸运的是他未曾亲眼看到太平天国大起义的爆发便离开了人世,他经历了外患,却躲过了清朝最严重的内忧。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故事
中国古代史
中国近代史
神话故事
中国现代史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学术理论
历史名人
老照片
历史学
中国史
世界史
考古学
学科简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