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解密 >

中国近代女子服饰的变迁①(4)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史学月刊》 吕美颐 参加讨论

20年代,除了旗袍外,上衣下裙仍很流行。只是衣衫渐短至腰,衣袖渐短至肘,下摆由直变成弧形甚或圆形。裙子也渐短,但仍达于小腿部位。到了30年代,裙子逐渐短至膝盖。这一时期,不论是旗袍还是其它服装,女装的设计和剪裁上,改变了单纯采用直线使胸、肩、腰、臀部呈平直状态的传统办法,而开始使用弧线、曲线,使衣服更加合身适体。这标志着中国的女性服装已开始迈向近代化的进程。
    20年代初,欧美女式服装成批进口的现象开始出现。“衣则短不遮臂,袖大盈尺,腰细如竿,且无领,至头长如鹤”,种种形制的进口女装出现在中国市场上。这种舶来女装在上海等大城市,“一箱甫启,经人道知,遂争相购制。”(33)比起20世纪初,文明妇女只敢着男式西装,当又是一番景象了。
    20年代起,妇女的服饰,名目愈来愈多,大衣、西装、马甲、围巾、手套,胸花、别针、手镯、戒指等等,在女性中逐渐流行。至于发式,20年代后期重又流行剪发。到了30年代,女子烫发业也传到中国。女子服式呈现中西交融、古今交融的多样化景象。
    从20世纪初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是中国服饰史上重要发展阶段,女子服饰的变迁,显示了如下几个特点:
    1.与社会近代化的潮流相适应,女子服饰发展变化的总趋向是适体、方便。在民族文化交融、中西文化交融的基础上,出现了以旗袍为主装,传统服装与西式服饰并行的女子服饰新格局。
    2.服饰变化节奏加快。传统的官服,是君主专制制度的产物,从皇后服饰到品官夫人的补服一经定制,几十年上百年没有什么变化。民间服饰虽是动态的,但变化的节奏缓慢、幅度较小、周期甚长,这是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相联系的。进入近代,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社会节奏明显加快,女子服饰变化节奏也加快,尤其是到了20年代后,女子服饰年年有变,甚或一年数变,当然有大变亦有小变,总之近代服饰文化显示出更大的流动性。
    3.服饰流行趋向呈多元化。不同阶层的妇女价值取向、审美情趣各异,加之其它客观条件的制约,追求的时尚呈多元化。一般文明妇女受新思潮影响较多,多追求服饰的朴素典雅、端庄大方,而一些女权主义者则更喜欢西式服装。女学生在新式学堂受教育,一般穿着简朴素淡。青楼女子和一些官宦巨商大贾的妻妾,则刻意追求新奇华贵。特别是青楼女子,经常奇装异服、浓妆艳抹炫耀于人,他们往往不自觉地开穿戴某种新式服饰风气之先,某种意义上起了服饰模特的作用。而在这些人身上,更多地打上了半殖民地社会的印记,以洋为荣便是她们普遍的心态。
    4.服饰文化上的地区差别加大。在服饰保持相对稳定或变化节奏缓慢的情况下,城市与乡村,沿海与内地的差异相对较小。而进入近代社会后,地区差异则日益明显加大。由于受经济发展和交通、传播媒介等多方面的限制,乡村比城市、内地比沿海、小城镇比大中城市新式服装的流行往往要迟一、二年甚或数年、十数年。
    5.“时装”的出现。中国自古以来就有所谓“时世妆”,但这种时髦、流行的服饰,与近代意义上的“时装”有质的不同。“时装”是一个近代社会中的概念,其最大特点是流动性和随意性,即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变化,人们可以不受某种人为的限制,随意选择。随着君主专制制度的崩溃,衣冠等级限制消失,服式、纹样、色调等方面的种种禁忌被冲破了;近代工业的发展,大批量生产某种服饰成为可能,又为时装的流行创造了物质条件。上海开埠以后,逐渐成为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窗口,到了二、三十年代,也便成了全国服饰中心,新式服装由此向四周辐射、推广。据说,巴黎的时新服饰,在三、四个月后就会流行到上海来(34)。上海的一衣一扣、一鞋一袜,又都足以影响全国。近代以来报刊杂志渐趋发达,20世纪初仅女子报刊即有40余种,这些报刊在传播服装信息方面也起了重要作用。女子服饰的自发流行,开始变成有意识的传播,时装时代悄然来到古老的中国大地。
    注释:
    ①本文主要指当时变化突出的有代表性的城镇女子服饰。
    ②金山县《重辑张堰志》,卷一,区域、风俗。
    ③《旧京琐记》,卷一,俗尚,第39-40页。
    ④《清稗类钞》卷91,第91页。
    ⑤《北平风俗类征》,第240页。
    ⑥《清稗类钞》卷91,第124页。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故事
中国古代史
中国近代史
神话故事
中国现代史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学术理论
历史名人
老照片
历史学
中国史
世界史
考古学
学科简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