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野史秘闻 > 历史剧 >

从金庸《天龙八部》感知侠义世界与现代精神

http://www.newdu.com 2017-08-29 趣历史 佚名 参加讨论

金庸是新武侠作家中的集大成者。丁国旗曾说:“他(金庸)的小说显然已经超越了武侠本身,其作品在打打杀杀的背后并不是‘鼓吹仇杀’,而是‘主张和平’。他的小说真正突破了那种狭隘的、僵化的历史真实观,而写出了历史的本质真实,即艺术的真实来,这与那些高雅的‘纯文学’在思想追求上并无二致。”(丁国旗:《读孔庆东<金庸评传>》)
    金庸先生是一位以严肃认真的态度进行武侠创作的人。他在1972年封笔之后,还对其作品进行了长达十年的修订。他自言,他的小说“所想描述的,是当时人的观念和心态,不能用后世或现代人的观念去衡量。”它们“旨在刻画个性,抒写人性中的喜愁悲欢。小说并不影射什么,如果有所斥责,那是人性中卑污阴暗的品质。政治观点、社会上的流行理念时时变迁,人性却变动极少。”(金庸:《金庸作品集(三联版)序》) 的确,金庸先生正是抓住了“人性”这一不易变动的主题进行创作并取得了成功;可是,即使是他自己也没想到,他的小说早已超越了故事本身,富含现代精神。
    
    一、民族观
    传统的武侠小说,包括有些“新武侠”小说,都涉及了一个问题,即“夷夏之防”。即使在金庸的早期作品中,也有这方面的烙印。“只要是满族人(异族),就是敌人”,《书剑恩仇录》中就有这样不成熟的表达。随着视野的开阔和历史观的成熟,金庸的民族观不断发展,这些变化也就自然地体现在他以后的创作中。如金庸笔下第一英雄萧峰是契丹人,第一明君康熙是满族人,而能够在官场上和江湖中游刃有余、呼风唤雨的第一小滑头韦小宝,已经没有“父亲”这一本体意识,更没有民族意识,已经分不清究竟是汉、满、蒙、藏和回中的哪一族。“夷夏之防”在中华民族这一民族共同体内被彻底打破,“异族”和“汉族”,几乎已经没有了界限。
    《天龙八部》中,汉族社会中成长的契丹人萧峰,在经历了艰苦的磨难后,最终完成了民族认同,归属于自己敌视了大半生的大辽国。可是他无法把汉人当作敌人,而是认识到汉人、辽人中,都有好人,也都有坏人,根本不能把汉族和契丹族说成是哪一方好,哪一方坏。他认为宋辽之争错不在一方,而在于战争本身;战争使辽宋两国边境的百姓蒙受苦难,使辽宋两国的将士惨遭屠戮。于是他渴望和平,渴望停止战争,所以他虽贵为南院大王却只求保土安民,绝无南犯之意。他这种思想已经超越了那个时代的武林同辈。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故事
中国古代史
中国近代史
神话故事
中国现代史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学术理论
历史名人
老照片
历史学
中国史
世界史
考古学
学科简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