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人物 > 古代人物 >

宋恭帝赵显简介 宋恭帝出家的故事

http://www.newdu.com 2017-08-30 未知 佚名 参加讨论

    宋恭帝
    公元1323年,宋恭帝结束他作为喇嘛的生活,也结束了他47年的俘虏生活。他在西藏定居了35年,其间再也没有踏入中原和那思牵梦绕的江南故乡。
    宋恭帝赵显简介
    宋恭帝赵显(1271年—1323年)是南宋第七位皇帝(1274年—1276年在位),宋度宗次子。他是全皇后所生,是宋端宗赵昰的弟弟,宋末帝赵昺的哥哥,即位前曾被封为嘉国公、左卫上将军等,諡号恭皇帝,无庙号(一说庙号恭宗)。
    1274年,宋度宗因酒色过度而死,四岁的赵显在奸臣贾似道的扶持下登基做皇帝,是为宋恭帝,年号德佑。由祖母谢太皇太后、母亲全太后垂帘听政。但军国大权依然在贾似道之手。
    当时蒙古的元朝大军己得中国北半部,在取得南下最重要通道襄樊城的控制权之后,渡过长江向南宋首都临安(今杭州)进发。谢太后一面在全国通令“勤王”,一面向元军乞和。势如破竹的元军在击破各地的防线,相继降服了长江中游诸州。1275年,贾似道率领的3万大军在芜湖与元军对战大败,不久,谢太后和宋恭帝在全国人民的压迫下不得不杀死贾似道,不过为时晚矣,宋朝已寿终临寝,灭亡的形势已经不可避免了。同年年中,元军己经占领了江东(今日的江苏省)大半的领土。1276年1月18日伯颜率领的元军兵临临安。南宋朝廷求和不成,只好向元军投降。同年,谢太皇太后抱着五岁的小皇帝宋恭帝赵显出城向元军投降。后来南宋残余势力在福建、广东抗元,最后在1279年,南宋年仅八岁的小皇帝赵昺被元军逼的走投无路,只好跳海而死,南宋终于还是灭亡了。
    宋恭帝被俘以后,被元朝封为瀛国公。到了元世祖忽必烈至元二十六年(1289年),元世祖忽必烈突然赏给19岁的赵显许多钱财,叫他去西藏当僧人。于是当年的小皇帝宋恭帝成了高僧,为佛教界做出了许多贡献,翻译了不少佛教经文。
    后来,也就是元英宗至治三年(1323年),赵显知晓自己从前身份,便写道:寄语林和靖,梅花几度开?黄金台下客,应是不归来。这首诗充分表现了他对南宋王朝的思念之情,表达了赵对当年元朝政府无理进攻南宋的谴责,因而触犯了文字狱。后来被元朝皇帝发现,大怒,遂下令赐死赵显,死时享年53岁。
     
    宋恭帝出家的故事
    恭帝降元以后,于至元十三年(宋德祐二年,1276年)三月从临安启程北上,五月,过大都,赴上都。丙申,于上都大安殿觐见元世祖忽必烈。忽必烈欲保全亡宋宗室,降封恭帝为瀛国公,开府仪同三司,并且把公主嫁给了恭帝,福王赵与芮受封平原郡公;下诏书明令优待宋室宗亲,让他们居住在大都。南宋末诗人汪元量《水云集》湖州歌八十一有云:“僧道恩荣已受封,上庠儒者亦恩隆。福王又拜平原郡,幼主新封瀛国公。”
    至元十九年,中书省奏请皇帝,将瀛国公迁居到上都,世祖忽必烈下诏批准了这个建议。到了至元二十五年(1288年)十月,瀛国公赵显这时已经十八岁,世祖忽必烈下诏,派遣赵显入吐蕃,学习梵书、西蕃字经。元代高僧释念常所著《佛祖通载》记载:“宋主以王位来归,学佛修行。帝大悦,命削发为僧宝焉。”(也有一说是瀛国公自求入吐蕃学佛法)。十二月赵显启程,从脱思麻(今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一带)进入乌思藏(是藏区传统和文化上的一个地区,范围大致相当于民国时期的西藏地方;清朝以来称为卫藏,后改称西藏)。
    在此之后的汉文史籍就就没有了瀛国公赵显的记载,但在藏文材料中偶有恭帝的踪迹。恭帝十九岁时到喇嘛庙里出家,驻锡萨斯迦大寺,号木波讲师。此后为了忘却昨日伤心烦恼事,潜心学习吐蕃文字,果然皇天不负有心人,何况赵家的人本来就带着这种遗传的文化素养。不出数年,瀛国公赵显已经在卫藏佛界崭露头角,成为把汉文佛典译成藏文的翻译家。他还经常把汉藏佛经互译比勘,校订经书中的异文。
    后来赵还担任了萨迦大寺的住持,法号为“合尊”,成为当时吐蕃的佛学大师,四处讲经,穷其一生潜心研究佛学。他翻译了《百法明门论》,以及佛理深奥的《因明入正理论》,在扉页留下了题字,自称为“大汉王出家僧人合尊法宝”。他被藏族史学家视为翻译大师,为藏传佛教的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
    宋恭帝的结局有着不同的说法。据释念常《佛祖历代通载》记载:“是年(至治三年)四月赐瀛国公合尊死于河西,诏僧儒金书藏经。”这句话的语意应该是很清楚的,元英宗至治三年(即公元1323年)四月,御封的灜国公合尊死于河西(今甘肃河西走廊张掖),“诏僧儒金书藏经”这句话也明确了灜国公死后享受到了厚葬的待遇,表明了朝廷对灜国公的礼遇之意。宋恭帝赵显在五十四岁亡故,应是病亡,而不是横死。算下来,他在乌斯藏定居了35年,其间再也没有回到中原,特别是那魂牵梦绕的江南故乡!
    明初人们出于反元的心理,多将“是年四月赐瀛国公合尊死于河西”,解释为“灜国公合尊被赐死于河西”。明人还多认为瀛国公因为写诗怀念故国,遭到了文字狱祸,被元英宗赐死。灜国公死后,英宗颇有悔意,厚葬之。明初僧人释无愠所集《山庵杂录》云:“合尊大师者,宋幼主瀛国公也。既归附大元,萨禅皇帝命剃发为僧。帝师躬为摩顶,授秘密戒法,精炼坚确,已多应验。瀛国公为僧后,至英宗朝,适兴吟诗云:“寄语林和靖,梅开几度花。黄金台上客,无复得还家。”谍者以其意在讽动江南人心,闻之于上,收斩之。既而上悔,出内帑黄金,诏江南善书僧儒集燕京,书大藏经云。”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故事
中国古代史
中国近代史
神话故事
中国现代史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学术理论
历史名人
老照片
历史学
中国史
世界史
考古学
学科简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