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人物 > 古代人物 >

许世友为何坚持要土葬 邓小平如何处理这特殊要求

http://www.newdu.com 2017-08-30 未知 佚名 参加讨论

    许世友墓 毛泽东是倡导火葬的,因此许多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都赞成此种丧葬方式,但是唯有一位将军,始终坚持要土葬,面对这样的难题,邓小平如何做决定呢。 1956年4月,北京,中南海怀仁堂,绿肥红瘦,莺歌燕舞。
    中央工作会议在这里举行。休息期间,正坐在沙发上抽烟的毛泽东主席接过秘书送来的一份厚厚的报告。他微笑着翻看起来,深深地吸了一口烟,用浓厚的湖南口音说:“书法不错嘛!”
    这是一份用正楷书法写的在全党倡导实行火葬的倡议书。倡议书最后写道:“凡是赞成火葬办法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请在后面签名。凡是签了名的,就是表示自己死后一定要实行火葬。后死者必须保证先死者实行火葬的志愿。”
    毛泽东主席看完后,迈着大步走到一张大写字台前,拿起一支狼毫,挥笔在倡议书上潇洒地签上“毛泽东”三个字。这时许多中央领导都围上来观看,站在毛泽东右边的朱德顺手接过笔签了名。往后接着签名的是彭德怀、康生、刘少奇、周恩来、彭真、董必武、邓小平、张子意、谭震林、杨尚昆、柯庆施、陶铸、李井泉……
    五个月后,中国共产党在北京举行了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参加会议的党、政、军领导都踊跃在火葬倡议书上签了名。当时不在北京或没有参加会议的同志听到这个消息后,也纷纷打电话和写信向中央表明死后愿意实行火葬的态度。
    但有一个人却没有在火葬志愿书上签名。
    他,就是刚刚被增选为中央候补委员的许世友将军。会议期间,许世友将军十分认真地向毛泽东表示,自己死后不愿意火葬。当时,毛泽东既没有点头也没有摇头,而是一笑了之。谁都没有介意这段小插曲,因为对于这批正值年富力强、朝气蓬勃的共和国精英们来说,葬礼毕竟还是一个遥远的课题。
    弹指一挥间,39年过去了,遥远的课题变成了现实中的难题。当邓小平同志接到中央顾问委员会转呈上来的关于许世友同志丧事安排报告(其中含“回故乡土葬”一款)时,很自然地想起当年毛泽东主席倡导火葬的情景。自从那次火葬签名后,在八宝山革命公墓的墓碑上,的确很难再找到这些名字和镜嵌着这些名字的照片了,这些名字中的一大半已被镌刻在骨灰堂那精巧的骨灰盒上。他们的身躯按照自己的意志化作白色骨灰或是送进骨灰盒里,或是被撒向江河湖海、山峦原野,融进茫茫的永恒里。当然,只有毛泽东例外,但这并非出于他本人的意愿。而如今又来了一个许世友。对于这位老部下的去世,邓小平同志深感痛惜。同时,他也诧异于这么长时间过去了,在火葬问题上他怎么还不觉悟,还不开化,反而更加固执了呢?邓小平当然不会不知道,现在全国都在提倡火葬,不要说共产党员,就是普通公民也要实行火葬,何况许世友是身居高位的党和国家领导人。如果同意,那如何向全党全国说明?不同意,那又太不近情理了,因为我们倡导的火葬是自愿的,而不是强迫火葬,何况死者生前一直没有在火葬倡议书上签过名。
    邓小平点燃一支香烟,深深地吸了一口。乳白色烟雾在空中袅袅升腾,回忆的镜头在聚焦——
    镜头一:1937年初春,黄土高原上的延安窑洞
    挂着大铁锁的窑洞门突然打开了,毛泽东微笑着走了进来,看望在反张国焘斗争中被判刑的许世友。毛泽东坐在床沿边上亲切地拉着他的手说:“张国焘是党中央派到四方面军去的,他的错误应当由他本人和党中央负责,与你们这些同志统统无关。”听到这里,许世友热泪夺眶而出,感动得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后来,他常常以“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来表达自己那时的思想感情。他说:“毛主席这几句话一下子解开了我的思想疙瘩,使我感到非常舒畅,非常温暖。毛主席多么了解我们工农干部啊!我郁结在内心深处的苦闷情绪,给毛主席的温暖话语一扫而光。”而正是对许世友的宽大为怀,毛泽东在反张国焘的斗争中争取到了红四方面军广大指战员的支持,使张国焘在叛逃时连一个警卫员也没有带走。
    镜头二: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厅
    神采奕奕、红光满面的毛泽东主席向全国各大军区负责人频频挥手致意。当他走过来和前排的各位将军握手时,看到许世友将军站在后排,他立即走上前,把许世友拉到前排来坐。当时将军激动地握着毛主席的手说:“发动‘文化大革命’我拥护,‘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还要不要?”毛主席回答说:“军队还是要讲一切行动听指挥的嘛!”由此,许世友在“文化大革命”中幸免于难,而毛泽东在发动“文化大革命”、批判刘少奇和邓小平的斗争中得到了以许世友为首的各大军区将领们的支持。
    镜头三:江西,庐山毛泽东住处
    党的九届二中全会分组会议间隙,毛泽东约请许世友谈话。他把自己的手放在许世友的手上说:“你摸摸,我的手是凉的,脚也是凉的。我只能当导演,不能当演员。你回去做做工作,不要选我当国家主席。”1971年8月,毛泽东到南方巡视,特意把许世友叫到南昌,对他说:“庐山这件事还没有完,还没有解决。我回北京后还要找副统帅谈。他们不找我,我要找他们,要开九届三中全会!”几天后,林彪仓皇出逃,许世友奉命迅速收拾了林彪在华东的几个死党。
    镜头四:北京,毛泽东同志遗体告别大厅
    1976年9月9日,毛泽东与世长辞。当天中午,许世友就乘飞机赶到北京。他脚蹬布草鞋,迈步走到毛泽东遗体前,脱帽鞠躬,久久伫立。当他看到江青时,便狠狠地瞪了她一眼。据将军后来回忆,毛主席生前曾建议他读读《汉书》上的《周勃论》。毛主席说:“汉朝有个周勃,是苏北沛县人,他厚重少文。”将军对这段话的理解是毛泽东并不是劝勉他重文,而是提醒他在主席百年之后防止“吕后”篡权。果然,在“四人帮”谋划的上海民兵武装起义的暴乱中,许世友将军的南京军区各部队成了他们指挥不动的最大障碍。
    ……
    1985年10月26日上午,时任国家副主席的王震乘专机飞往南京,向许世友将军遗体告别。王震对当时在场的总政治部副主任郭林祥、南京军区司令员向守志、中顾委委员王平和陈再道等同志说:“昨天晚上,我去看望了邓小平同志。今天,我是受小平同志之托来向许世友遗体告别的。许世友同志60年戎马生涯,战功赫赫,九死一生,是我军一位由士兵成长为将军的卓越指挥员。‘文化大革命’中,他和林彪、‘四人帮’篡党夺权的斗争也是坚决的,表现不错的。”
    王震这样表达了邓小平对许世友的后事处理意见:“许世友同志是一位具有特殊性格、特殊经历、特殊贡献的特殊人物。许世友这次土葬,是毛泽东同志留下的、邓小平同志签发的特殊通行证,这是特殊的特殊!”
    说到这里,王震拄着拐杖站起来,用手指指诸位将军们,幽默地说:“我们这批老骨头,再也甭想领到这种通行证喽!”摘编自《开国战将》,作者:吴东峰,出版:当代中国出版社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故事
中国古代史
中国近代史
神话故事
中国现代史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学术理论
历史名人
老照片
历史学
中国史
世界史
考古学
学科简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