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野史秘闻 > 野史趣闻 >

解读:败退的国民党为何能在台湾“土改”成功(2)

http://www.newdu.com 2017-08-31 趣历史 佚名 参加讨论

土地改革的效应几乎立竿见影,超过200万台湾人由此获得了财产所有权,农民的收入几乎增加两倍,从1949年到1953年,台湾的自有耕作土地从51%增加到79%。比起租来的土地,农民当然更努力地种自己的地。从1952年到1963年间,耕作生产力增加了50%。农业效率当然是明显提高了,但土改根本不是一件纯农业的事情,其影响远超农业领域。地主失去原有大片土地,但获得了债券和股票。许多地主转而从事工商业,原来一些拥有土地较多的地主变成工商巨头,比如板桥林家、鹿港辜家等,为台湾转型成为工业社会增加了助力。此外,社会的阶级落差被拉近,地主原本享有不可冒犯的半封建特权,强迫他们放弃土地后,大部分地主卖掉补偿他们的股票,之后土地价格跟这些股票双双上涨,为传统精英人士之外的台湾人创造了财富,贫富差距由此稳定地缩小。到了上世纪80年代,中国台湾居民所得是全世界差距最小的地区之一,比美国与日本的状况还好。

在政治领域,土改以前,台湾乡村的政治权力大都操纵在少数乡绅地主手中,其地位和权力的基础就是土地。土地改革使地主失去了权力根基,让退入台湾的国民党政权无形中减少了反对势力的潜在来源,影响了台湾地方政治的权力结构,不著痕迹地将台湾民间的组织动员力量瓦解,让国民党当局更从容地维系统治。说一千道一万,国民党为什么在大陆搞不了土改却在台湾搞?为什么在台湾能成功?这两个问题其实是一个问题,拥有一个答案:不管在哪朝哪代哪个地方,既是改革,就有阻力。土地改革的阻力当然是地主,甭管是将地主打倒在地踏上一只脚,还是好言相劝发债券发股票,你要重新分配土地,地主总归是不乐意,如何克服这一阻力,决定着改革的成败。简单来讲,在大陆,国民党统治阶层与地主阶级是重叠的,自己就是地主,自己要改革自己,当然阻力重重。在台湾,国民党当局是外来的,地主阶级是本地的,改革就得心应手。

严厉的土地改革与经济重整计划,对在大陆的国民党当局来讲是不可能的,会遭受富有阶层(地主居多)的抗拒,而富有阶层正是蒋介石的支持者。台湾不一样,国民党的高阶官员很少持有岛上的大片土地,大陆人倾向于把钱投资到生产企业,这样可以保证比购买土地的回收更快速。台湾地主虽有财富,却缺乏政治影响力,对大陆人为主的“政府”所支持的土地改革计划难以阻挡。为克服阻力,当局也表明了铁腕态度。陈诚本就是个军人,营造肃杀之气不费劲,他公开说:“三七五减租工作一定要确实施行,我相信困难是有的,刁皮捣蛋不要脸的人也许有,但是我相信,不要命的人总不会有。”这种话一出口,地主们只有纷纷“深明大义”,支持土改了。

土改当然也付出了政治代价,地主阶级因为受到损失,许多人选择离开这座岛屿,其中有些人成为海外“台独”运动的基础,留在岛内的不少人后来成为“党外”运动和民进党的经济资助者。另外,当初的台湾知识分子大都来自地主家庭,也使国民党后来在舆论战中总被动挨打。但到了今天,没有人不承认,台湾能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是土改打下了基础。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故事
中国古代史
中国近代史
神话故事
中国现代史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学术理论
历史名人
老照片
历史学
中国史
世界史
考古学
学科简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