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解密 >

解密长平之战:司马迁为何痛骂赵胜贪财作死?

http://www.newdu.com 2017-09-01 趣历史 佚名 参加讨论

司马迁对平原君赵胜是倍加赞赏的,捧他为战国四君子。《平原君虞卿列传》一开篇,司马迁就定下了基调,说赵胜是赵国最贤明的公子。“平原君赵胜者,赵之诸公子也。诸子中胜最贤。”接着中司马迁又讲了几个故事,分别赞扬赵胜礼贤下士(砍下爱妾的脑袋以奉贤士),简拔人才(毛遂自荐),重情义不肯出卖朋友(秦昭王质押赵胜以索魏齐)等。可是到了《列传》的结尾,司马迁却突然失态,痛骂赵胜“利令智昏”。用这等厉害的词骂人,这在《史记》中绝无仅有。即使是司马迁痛恨厌恶的商鞅,他也只用了“天资刻薄”,“少恩”等贬义但却冷静的词语。一个“利令智昏”,司马迁痛心、惋惜、击节拍大腿,栩栩如生。
    赵胜怎么利令智昏了?一向精明的赵胜真的利令智昏了吗?
    我们知道,史书中的文字可分为两部分,一是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曰材料,材料枯燥乏味。二是对话、心理描写、场景描写、旁白议论,曰结论。结论可以是作者直接言明,也可能是通过对话、心理描写、场面描写等暗示诱导,叫读者自己得出。长平之战的结论司马迁直接写明,说赵胜看不清大势,利令智昏,因贪婪而被韩国上党郡守冯亭所骗,致使赵国四十余万身陷长平,差点亡国。“然未睹大体。鄙语曰利令智昏,平原君贪冯亭邪说,使赵陷长平兵四十馀万众,邯郸几亡。”
    读史书应该重点研究材料,而不能盲从作者的结论。
    我们来看材料。长平之战从头算起,应该是秦昭王四十五年。这年,范雎建议秦昭王远交近攻,占领韩国黄河南岸的荥阳城,然后灭韩。秦昭王要显示自己英明伟大,一定要在臣下的建议上增删修改,不打荥阳,而是命白起攻占黄河以北的野王城。白起何等了得?野王城闻之,不战而降。
    
    野王一失,韩国上党与都城的联络就被切断了。韩王自知上党不保,干脆做个人情把上党送给了秦国。可是当时的上党郡守靳蝩仇秦,还报韩王要与秦国拼死一战。“臣请悉发守以应秦,若不能卒,则死之。”韩王已经与秦国言定,不愿失信怕招致更大的祸患,便派冯亭接替上党郡守,遵旨降秦。冯亭走马上任来到上党,表面遵旨,暗地下却使了个借刀杀人计,派人与赵国密议,要把上党送与赵国。“冯亭守三十日,阴使人请赵王曰:韩不能守上党,且以与秦,其民皆不欲为秦,而愿为赵。”
    赵孝成王闻讯,征求大臣的意见。舅爷平阳侯赵豹似乎一眼就识破了冯亭的借刀杀人计,坚决反对接受上党。“韩氏所以不入于秦者,欲嫁其祸于赵也。”
    赵孝成王不甘心,对赵豹说:“今发百万之军而攻,逾年历岁未得一城也。今以城市邑十七币吾国,此大利也。”
    打发走了赵豹,赵王又去问叔父相国赵胜和大臣赵禹。万没想到,老成精明的赵胜回答赵王的话,竟与赵王如出一辙。“对曰:发百万之军而攻,逾岁未得一城,今坐受城市邑十七,此大利,不可失也。王曰:善。乃令赵胜受地。”
    赵胜真的傻到看不出这是冯亭借刀杀人“欲嫁祸于赵”吗?不能。
    老成精明名扬诸侯的平原君赵胜,其智商、见识,难道连靠裙带爵至平阳侯的赵豹也不如吗?笑话。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故事
中国古代史
中国近代史
神话故事
中国现代史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学术理论
历史名人
老照片
历史学
中国史
世界史
考古学
学科简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