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解密 >

解密:美国媒体到底是如何评价中美“乒乓外交”?

http://www.newdu.com 2017-09-01 趣历史 佚名 参加讨论

“这是这项运动最光荣的时刻,这是构建为人熟知的‘乒乓外交’的最初步骤。”美国外交关系协会会员、记者、作家尼古拉斯·格里芬(NicholasGriffin)在自己的新书《乒乓外交:那个改变世界的游戏背后秘史》(以下简称《乒乓外交》)中这样评价中美“乒乓外交”。《乒乓外交》一书的主线是乒乓运动的发展及其“政治属性”,从英国写到日本、从苏联写到中国,特别是中美两国在冷战期间“小球推动大球”的那段历史轶事和外交突破成为全球的高潮。在格里芬看来,40多年前“乒乓外交”不可否认地在打破中美关系坚冰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很少有人了解中国人在1971年为“乒乓外交”做了多么精心的准备。这本书刚一出版,就引起了西方媒体的关注。
    “日本乒乓外交启发了中国”
    在格里芬看来,20世纪初乒乓球逐渐成为一项“没落的运动”,但随后在国际乒联的主持下渐渐变得火热,终于在70年代成为中美两国缓和关系、进而实现关系正常化的工具,这一切都是精妙的“外交设计”。
    1971年,日本名古屋乒乓球世界锦标赛期间,美国运动员格伦·科恩意外登上了中国乒乓球队的大巴。这名球员以个性强著称,蓄长发、反戴棒球帽,一身嬉皮士打扮突然现身让车上的中国球员面面相觑。
    这时,坐在后排的世界冠军庄则栋在短暂的“冷场”后走上前来,在翻译的帮助下与科恩交谈,并从包里掏出绣有黄山风景的杭州织锦作为礼物送给科恩。
    
    当大巴抵达目的地,在前排交谈的科恩和庄则栋携手下车,正巧撞上媒体的“长枪短炮”。这次“遭遇”开启了随后中美乒乓球队互访,成为美国时任总统理查德·尼克松来中国“破冰”之前,中美之间震撼世界的一次“亲密接触”。
    《乒乓外交》的作者格里芬说:“乒乓球比赛或许是最不可能被采用的沟通方式,但它却至关重要,缓和了紧张局势,争取两国各自民众,而且为尼克松、毛泽东和周恩来从中操作创造了大量喘息的空间……不到一个月,大部分美国人就对中国加入联合国表示支持。”
    他认为,中国早就看到乒乓球有“外交属性”,那次“邂逅”源于精心策划。
    在《乒乓外交》一书中,作者认定,中国大力发展乒乓球运动,一方面是受到国际乒联主席艾弗·蒙塔古的推动,另一方面则是受到邻国日本“乒乓外交”成果的影响。
    日本乒乓球运动员荻村伊智朗20世纪50年代前往英国伦敦比赛,一开始因为来自二战战败国而被观众喝倒彩,但乒乓球运动“常见而无害”的特质让欧洲人很快接受了荻村伊智朗,也因此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对日本的看法,“让那些依旧认为日本的国民运动是观赏樱花和切腹自杀的人大吃一惊”。
    格里芬说,中国政府对荻村伊智朗“进行过仔细的研究”,也因此把乒乓球作为一种外交工具,在名古屋世锦赛之前就做出过精心的安排,庄则栋与科恩的邂逅是“必然中的偶然”。
    《乒乓外交》一书把乒乓球的发展视作蒙塔古的“功劳”,称这位国际乒乓球联合会创始人曾在20世纪50年代到中国推广乒乓球,用自己“共产主义者”的身份,以及乒乓球在亚洲国家政治中“性价比高”的说辞,引起中国领导人对乒乓球运动的重视。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故事
中国古代史
中国近代史
神话故事
中国现代史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学术理论
历史名人
老照片
历史学
中国史
世界史
考古学
学科简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