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人物 > 古代人物 >

纸上谈兵的赵括 其实是战国时期一代名将(2)

http://www.newdu.com 2017-09-02 趣历史 佚名 参加讨论
 
    交战双方的实力对比
    兵力:秦军60万 赵军:45万
    前期将领:王翦:廉颇
    后期将领:白起:赵括
    国力:秦国经过了商鞅变法,奖励农耕,积聚财富,国内政治清明,军队战斗力强悍,能征善战的名将极多。综合国力第一,加之秦国地处西北,民风彪悍,尚武精神极强。赵国以商业立国,在农耕时代综合国力得不到保障,没有丰满的战略物资供应,但是赵国经过了武灵王的军事改革,在军事上非常强悍,尤其是骑兵战术相当厉害,吸收了游牧民族的长处。因为赵国地处边疆,经常受到匈奴等凶悍骑兵的磨练,士兵实战能力不错。单兵作战能力完全有可能在秦军之上,最次也能混个平手。但是国力困乏,打不起消耗战。
    
    在战争前期,双方成胶着状态,赵军据险不出,避其锋芒。廉颇的战法主要是看中了秦军属于劳师以远,后勤补给困难。廉颇的想法是大量的消耗秦军的国力,要知道60W大军的开销是相当巨大的,秦国的补给又属于远程补给,困难可想而知。待到秦军后勤出现了短缺,国内已经支付无力,秦军锐气自然受挫,说不定也来点兵变就更好了,二来,秦军长期远征必然疲敝,到时候自己尽出其精锐部队,可以一举荡平秦军。
    这个想法固然不错。但是仔细分析,其实漏洞不少,1.赵国国力不济,跟秦国打持久战肯定不是明智的选择。虽然秦军消耗巨大,己方的45W大军也是赵国不小的负担。2.既然想好了正面据险不出,为何不派出小股的精装骑兵不断骚扰其后勤补给线,不求战果只求拖垮敌人。兵法说,正兵以对,奇兵制胜。廉颇光打消耗战,战术未免过于单一。3.战和不定,外交失败。
    按照理由说,此次赵军对秦军的长平之战,乃是其他六国的前哨战,应该积极在外交上加以斡旋,争取其他诸国的支持,让他们明白唇亡齿寒的道理,在物资上支援长平前线的赵军,然后可派一支联军有生力量只取咸阳,让秦军自顾不暇,长平之战不战而胜。(在邯郸之战中,赵国倒是采用了这一招,为何早早不用)。
    竟然在开展前期,派出使者谈和,使得其他诸国误以为赵国不想做他们的挡箭牌,于是人人自保。4.低估了秦军的后勤保证力量和秦国的综合国力,本来廉颇以为会很快到来的补给困哪,军队哗变等事情一直没有发生,廉颇等待这个机会竟然等了三年。
    有了这四个致命的漏洞,再加上秦国的反间计,直接导致廉颇下台。至于新将领的人选问题,秦国的反间计当然是重要的条件,但是仍然是外因,而内因则是,赵国无人愿意接手这个烫手的山芋。赵国此时的名将尚有李牧、田完、乐毅、平原君赵胜。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故事
中国古代史
中国近代史
神话故事
中国现代史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学术理论
历史名人
老照片
历史学
中国史
世界史
考古学
学科简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