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人物 > 古代人物 >

军阀石友三率部下火烧少林寺 妙兴方丈被杀之谜(2)

http://www.newdu.com 2017-09-02 趣历史 佚名 参加讨论

少林寺民团:介入陕豫军阀之争

先说地域恩怨。从辛亥革命之后,陕西和河南之间实力派的战争,就没有停止过。秦陇复汉军参与辛亥革命,首先“东征”,主要的对手就是毅军赵倜部的河南兵;辛亥革命成功之后,刘镇华以镇嵩军为后盾,继陈树藩之后任陕西督军多年,追随的文官武将,多在陕西发了大财,后与靖国军争夺地盘,围困西安八个月,致使生灵涂炭,仅西安城内,就死了四万余人,被渲染为“豫人杀害陕人”;1925年又有“胡憨之战”,刘镇华支持憨玉琨与胡景翼争夺豫西地盘,重启了陕豫之争,胡景翼虽然战胜憨玉琨,却又留下了“陕人擅杀豫人”的口实。胡景翼死后,岳维峻继承了胡部衣钵,被镇嵩军刘镇华击溃,陕西军人多有被军民杀死者。军阀之间为争夺地盘,操纵地域之争,相互仇杀,最终却限制了自身的发展,陕西和河南的地方势力,始终局限一隅,难以有争衡天下的实力。

而在冯玉祥的国民联军内部,冯部和国民联军二军、三军的派别之争也从未停止过。冯玉祥部,基本骨干多数是直隶人。冯玉祥在政坛崭露头角,自陕西督军一任,第二次直奉之战,他与胡景翼、孙岳等陕西人建立三角联盟,组成国民联军一、二、三军,反叛吴佩孚,自此冯部急剧扩大,兵源来自陕、甘、豫北,成为可以左右北方的军事力量。1928年之前,胡景翼和孙岳先后病死,冯玉祥诱杀国民二军郭坚,种下了分裂的前因。后来继承胡景翼的国民联军二军岳维峻败退山西,余部归弓富魁率领。冯玉祥重组国民联军,与国民党联合北伐,与国民二军弓富魁部、国民三军徐永昌本为盟友。冯玉祥从苏联归来,兵精粮足,竟然密令石友三、韩复渠乘人之危,并吞弓富魁、徐永昌部,致使弓富魁愤而投奔蒋介石,徐永昌投奔阎锡山。国民联军二军、三军干部物议纷纷,均以冯玉祥阴险叵测,不可共事。冯玉祥不得己推出岳维峻,担任第二集团军第五方面军总指挥,也有避免国民联军分裂之意。但是国民二军、三军剩余的干部,虽然分割数处,皆担忧前途叵测,有拥护岳维峻、重整陕军之意。此时岳维峻部驻在豫东,拥兵五万,足以脱离冯部独立。樊钟秀虽然是河南人,但是他原即出自国民二军,与原国民联军旧部早有密约,并成为拥岳反冯的积极实行者。

除此之外,樊钟秀还有地利之便。当时在河南的军事地图上,还活跃着三种不可小觑的地方势力。第一种就是豫西深山的土匪,第二种是地方民团,第三种是民众组织的红枪会、金钟罩等带着迷信组织的会党。红枪会宗旨在自保,其武器装备可以不论,其他的地方势力,与樊钟秀部皆是友非敌。樊钟秀的部下,多半出身豫西深山,他们本无特别的宗旨,当兵或者为匪,全凭利害形势决定;至于民团,樊钟秀的师父——少林方丈恒林,就是登封地方民团的团总,恒林死后,继任的妙兴、妙全都是樊钟秀的师弟,在地方民团中更有莫大影响力。

少林寺的民团团总,有多大的实力呢?这要从少林寺在地方的实力说起。少林寺虽然只是一个寺院,却有十多家下院,二十五家门头房。门头房好比少林寺的支派,而少林寺的方丈,照例由永化堂一脉传承。只这永化堂控制的土地,就至少有几千亩,方圆几十里,遍布永化堂的田园和佃户。少林寺民团,就是因为少林寺要保护自己的财产,武装起来的地方武力,各堂联合起来,每支武力约有一千多人,计有两万余众,少林寺方丈照例任团总。所以从清末以来,少林寺虽然处于兵匪会党丛生的豫西,却向来固若金汤。

顺理成章,樊钟秀与石友三开战之前,樊钟秀把指挥部驻扎在少林寺内,此处久为地方武力的中心,通讯和指挥皆方便顺畅,更可以得到民团的协调合作,自然是理想的司令部了。在少林寺方面而言,樊钟秀既出本门,又是能够在全国政治军事舞台上叫得响的人物,能引为护法,光大宗门,当然再好不过了。

火烧少林寺:死于流弹的妙兴方丈

这中间却有一件微妙的事情,当事双方也许都故意忽略了。事情的核心人物,就是前任的少林寺民团团总妙兴。

话说1922年,樊钟秀到河南鲁山、宝丰一带招安土匪任应岐部,特地拜访少林寺,晋谒恒林师父,并结识了少林寺后起之秀的妙兴师弟。谊属弟子,如今发达了,樊钟秀慷慨捐款四百大洋,为少林寺修大雄宝殿的香火之资。任应岐之为人也,巧诈逞能,心比天高,后虽归樊钟秀节制,但并不驯服,依违于吴佩孚、冯玉祥之间。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故事
中国古代史
中国近代史
神话故事
中国现代史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学术理论
历史名人
老照片
历史学
中国史
世界史
考古学
学科简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