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国虽然保住了自己的国土,但是军事力量被削弱,从此无法单独与秦国抗衡。所以,没有了对手制衡秦国,秦国肆无忌惮。在公元前266年,秦昭王拜范雎为相以后,实行“远交近攻”的策略,首先收拾的国家是魏国和韩国。因为魏国,在公元前275年与秦国求和,所以秦国就进攻韩国。在公元前264年,武安君白起率兵攻打韩国,攻下了韩国九座城,并杀了五万人。两年以后,白起继续进攻韩国,并攻占了韩国野王城。秦国占领这座城以后,上党郡与韩国就失去了联系,上党的守将怕秦国继续进攻,又怕韩国不派兵来救援。因为上党与赵国接壤,所以上党郡的守城官决定把上党献给赵国以此牵制秦国。赵王经不住诱惑,于是接受这块烫手的山芋。 ![]() 网络配图 秦国肯定不允许到嘴边的肥肉被别人白白拿去,所以两国大战一触即发。 根据《史记》记载:“秦使左庶长王龁攻韩,取上党。上党民走赵。赵军长平,以按据上党民。” 公元前260年,秦国派左庶长王龁进攻韩国,夺取了上党郡。上党的百姓纷纷逃往了赵国。赵国的军队在长平屯兵,以此接应上党逃难而来的百姓。所以,战国最著名的长平之战拉开了帷幕。守城的将领就是负荆请罪的廉颇,这位老谋深算的谋略家让秦国非常头疼。所以秦国使用离间计,赵王就把廉颇撤职了,换成了纸上谈兵的赵括。 秦昭王听说赵括当了主帅,高兴的快疯了,于是秘密地把王龁换成了“不败将军”白起。白起堪称杀人狂魔,各大诸侯都很忌惮他,如果赵括知道是白起,可能引起恐惧,估计不会出战。所以,秦昭王没有向军中通报白起做统帅的消息,而是暗地里任命白起为上将军。 赵括自认为满腹经纶,他上任的第一件事就是变被动为主动,发兵进攻秦国。战争一开始就被秦军两万五千人切断了退路,赵括的军队被一分为二。 为了增援军队,秦国动员了全国十五岁以上的男丁,防止赵国增援部队。赵军被围困以后与中央失去了联系,赵军被困四十六天,由于粮草供应不上,最初是杀马充饥,结果实在没吃的只有杀人充饥,饥饿的赵军不得不突围。赵军编成四队轮番向秦军突围,四五次都冲不出去,那种绝望可想而知了。主将赵括不得不选取精锐部队亲自上阵,结果被乱箭射死。 赵括死后,赵军还有四十万人,估计太饿了,几乎没有了战斗力。所以这些人全部投降,这些人差不多饿得拿兵器都没有力气了。士兵都成这样了,白起为什么要杀了这些人呢? 根据《史记》记载:武安君计曰:“前秦已拔上党,上党民不乐为秦而归赵。赵卒反覆,非尽杀之,恐为乱。”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