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十三年,20岁的燕王朱棣镇守北平,之后多次受命参与大元帅岳父徐达北方军事活动,曾招降蒙古乃儿不花,生擒北元大将索林帖木儿,加强了他在北方军队中的影响。朱元璋晚年,功臣宿将被诛杀殆尽,北方军事均以诸王主之,而以朱棣的兵力最强。朱棣与晋王朱棡相比,更为英勇,《明史》说:“二十三年,同晋王讨乃儿不花,晋王怯不敢进,王倍道趋迤都山,获其全部而还。”朱棣对乃儿不花一战大胜后,朱元璋多次让他统帅诸将出征,并节制沿边兵马,威名大振。在26个儿子中,老朱最看重此儿。可以说,他最中意的接班人该是朱棣,若非被嫡长思想束缚,他可能早废了温文尔雅的朱标,也不会立朱允炆为储君。 ![]() 网络配图 野史传闻,朱元璋定都南京后,曾筑高墙,问谁能飞过。刘伯温说,燕可飞过。 好一个燕字。燕子也,燕王也。燕王朱棣,镇守北疆,防御蒙元残余和鞑靼瓦剌,手握重兵。一旦起兵,摧枯拉朽。 建文帝自知朱棣强大,为图朱棣,先发制人,令张昺为北平布政使,谢贵、张信掌北平都指挥使司,以谢贵控制北平,另以都督宋忠、徐凯、耿瓛屯兵开平、临清、山海关一带,并调检燕府护卫军士,加强重兵防燕措施。 建文元年六月,齐泰将燕使邓庸下狱审讯,具得朱棣将举兵反状,乃发兵逮燕府官属,并密敕张信逮捕朱棣。张信为朱棣旧部,此时遂降朱棣,朱棣随即为备。 朱棣装疯卖傻,以计擒杀张昺、谢贵,并命燕府护卫指挥张玉、朱能率兵乘夜攻夺北平九门,遂据北平。后以尊祖训、诛“奸臣”齐泰、黄子澄,为国“靖难”为名,誓师出征。 朱元璋的精心安排,导致了最喜爱的儿子逼得最看重的孙子仓皇而逃,不知所踪。 这一场血战,始作俑者,罪魁祸首,该朱元璋担负原罪。他明知优柔寡断的孙子难以制服拥兵自重的儿子,还是把孙子送上了烈火焚烧的烤炉。他给孙子皇帝安排的几个辅政大臣,多是擅长纸上谈兵、理想改革,自然无法抵挡骁勇善战的朱棣好不容易找到的机会,杀!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