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侃(259~334),表字士衡,东晋庐江浔阳人氏。陶侃早年丧父,刻苦攻读,后任县吏。志向高远,为官清廉,为张华、顾荣所器重。后因功高盖主,遭到权臣王敦忌妒,贬官出任广州刺史。王敦乱平之后,以征西大将军还兵镇守荆州。咸和三年,出任主帅,平定苏峻、祖约之乱,内任侍中、太尉,都督荆州、交州军事。陶侃为政慎密,勤于职守,励人惜时,清誉当世,事迹誉于国中,传于后世。 陶侃最初对佛法不十分信任,任广州刺史时,晚上经常梦见五台山众僧跟从他乞食,陶侃不以为意。等到在南海建筑旗坛时,渔人经常看见海滨流光数丈,经日不绝,于是将此奇特景象告诉陶侃。陶侃派人在放光处打捞,没过多久,就从海底打捞起一座金佛像,金像座下刻有铭文,却是一段梵文。陶侃认识梵文,读梵书曰:“昔阿育王统阎浮,教鬼王制狱,悲残酷毒不堪。文殊菩萨乃在汤镬之中现身,火灭汤冷,生青莲华。地狱吏卒告诉阿育王,王心感悟,即日毁狱,造八万四千塔,并文殊菩萨之像,散布天下,这一尊乃是其中之一。”由此可见,当日打捞这尊佛像,就是阿育王所造文殊菩萨像。 陶侃遇到这等瑞祥,开始倾心佛法,最初将文殊菩萨像安置在武昌寒溪寺,后来将去镇守荆州,想把文殊菩萨像迁移到荆州,下令让一百位民夫去拉,结果丝毫不能移动,只好打消这一念头。其后,东林寺慧远大师驻锡庐山时,恳请迎接文殊菩萨像去供养,陶侃应允,先派人在菩萨像前说明情由,然后开始搬运,结果这回菩萨像就显得很轻,运行之中竟无任何艰难险阻。文殊菩萨像有如此灵感,大概也是因为所请之人不同:陶侃有缘,方获海底文殊菩萨金像;慧远有德,才能有幸供养神圣金像。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