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字由来阿难的父亲是白饭王,阿难的哥哥是提婆达多。白饭王是释迦牟尼佛父亲净饭大王的弟弟,所以阿难是释迦牟尼佛的堂弟。在十二月八日,释迦佛睹明星而成正觉的消息传到迦毗罗卫国的皇宫,正当上自国王,下至臣民为佛陀的成道而举国称庆时,宫中又传出一位王子诞生的消息,这可谓是双喜临门,大家高兴极了!所以为他取名阿难陀,意思是“庆喜”。 佛陀侍者释迦牟尼佛成佛以后,最初曾有舍利弗、目犍连侍奉过佛陀。由于佛陀渐渐老了,需要一个常随侍者,就把弟子集合起来,要大家推一个人来。舍利弗、目犍连认为阿难陀年青,记忆力强,担任此职最合适,就推举阿难陀。阿难陀提出三个条件:一、佛陀的衣服,无论新旧,我不要穿。二、如有信众请佛陀应供,我不侍奉前去。三、不该见佛陀的时候,我不去见。舍利弗、目犍连将阿难陀的条件告诉佛陀。佛陀非常欢喜地赞叹说:阿难是一位品格优秀的人,他提出的条件是为了避免讥嫌,生怕别人批评说为了穿衣和吃食物,才侍奉佛陀的。佛陀五十三岁时,十九岁的阿难,在竹林精舍正式被选为佛的侍者,侍奉佛陀二十七年,跟著佛的身后,到各地弘化。 阳春化冰阿难在僧团中深受人们的尊敬,他待人谦逊诚恳。和人相处,从不扬己之长,显人之短。总是尽力帮助别人,为别人提供方便。有时和外道谈论佛法,也只是显正而不破邪。如在翟师罗园,他感化了旃陀外道,奉行佛法。他不是以滔滔的雄辩来征服对方,而是以和暖的阳春,慢慢地溶解冰块。在二十七年侍者的生活中,阿难对比丘、比丘尼和在家信众来参拜佛陀时,他总是安排适当时间,满足各人的愿望。尤其远道而来的比丘,在未见佛陀前,阿难总是予以亲切的安慰,使其安乐。比丘尼非常愿听阿难的教诫。他常对比丘尼说:“你们要好好遵守圣戒!”在家信众,也喜欢听阿难说法。他教导在家信众要尊敬三宝,受持五戒,十善,侍奉双亲,供养僧团。 助女众出家释迦牟尼佛成佛以后,度了无数的弟子出家,最初全部都是男众,没有度化女人出家。佛陀说,“女人出家,会引起僧团许多问题,正法住世会因此减少五百年。”所以,当佛的姨母摩诃波阇波提夫人,一而再,再而三地,几次向佛陀要求出家时,佛陀总是拒绝,不肯答应。但是佛法不离世间法,阿难尊者三番两次地代摩诃波阇波提夫人,向佛陀恳求:“世尊呀!您还记得吗?您妈妈生下您,七天后就去世了,完全是姨母把您扶养长大的,您今天能够成佛,摩诃波阇波提夫人的功劳非常大,为了报答她的恩情,您应该开方便门,允许她出家。” 八不思议讲到阿难尊者,他具有八不思议:一、不受别请:追随佛陀左右,不接受施主个别的供养。 启净土教《无量寿经》上说,有一天,释迦牟尼佛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无量无边的诸大菩萨及一万二千位大阿罗汉一起。 问佛遗教佛陀成道的四十九年,佛陀宣布在迦毗罗卫城三十余里的拘尸那迦罗城的娑罗双树间进入涅槃。阿难特别悲伤,躲到旁边哭得很伤心。阿㝹楼驮看见了,劝他说:“阿难,世尊快要离开我们了,还有许多重要的问题没有请示佛陀,你应该赶快提出来。” 结集经典佛入灭三天后,阿难起身到王舍城参加第一次圣典结集。路上走了二个多月,四月十四日抵达王舍城。第二天即开始安居,结集佛经。这时大迦叶被推为首席,他选了四百九十九个大阿罗汉。因阿难还未证果,被排斥在外。这给阿难以很大的刺激,他当夜发奋修行,于中夜即证阿罗汉果、参加结集。阿难在会上诵出三藏中的经藏,佛教之有圣典流传于世,实赖阿难之功。 主持佛教佛陀涅槃后,继承佛陀衣钵的是被尊为首座的长老大迦叶,二十年后,大迦叶已经一百多岁,他就往鸡足山里面涅槃。在他临走时,他把佛陀的家业传嘱给阿难陀。阿难陀以将近八十岁的高龄,继承法统。 空中入灭领导着教团的阿难陀,年龄也一年比一年高,当他一百二十岁的那一年,有一天在过路中,听到一位青年比丘正诵着偈语:“若人生百岁,不见水老鹤,不如生一日,而得能见之。”阿难陀一听这首偈语被诵得错误得离谱,就很恳切的上前纠正:“人生活百岁,不解生灭法,不如生一日,而能了解之”。青年比丘回去禀告师父。师父说:“你不要听阿难的一派胡言,他已老朽,记忆力减退,智慧消失。”阿难知道后,心想我为众生诵出佛陀的大法,而人们的我见我执深重,不依佛法奉行,我活在世上还有什么意义?又想到佛在世时诸大弟子都入灭了,只剩下他一人,好像一片被砍光的森林,只留下一棵大树不能遮风挡雨。 未来成佛《法华经授学无学人记品》中,佛为阿难授记,未来妙音遍满劫成佛,号曰山海慧自在通王如来,其佛寿命无量千万亿阿僧祇劫。国名常立胜幡,其土清净,琉璃为地。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