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人物 > 道教人物 >

道教学术研究者易心莹道长

http://www.newdu.com 2017-10-24 中国道教协会 佚名 参加讨论
    
    1965年春,青城山常道观方丈易心瑩道长(左)成都二仙庵方丈周叔夜道长(中)著名历史学家蒙文通合影于成都二仙庵(图片来源:"武当龙门"新浪微博)
    易心莹道长(1896——1976),现代著名道教学者,原名良德,字宗干,法名理轮,父名纯翥,母王氏。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生于四川遂宁县老池乡双河口村。八岁开始读私塾四年,受庄子学说影响,有意学道。
    1913年,离家只身独自到青城山天师洞里寻师学道,在庙里做杂活,1914年到成都二仙庵蚕桑传习所作杂役。1917年,天师洞道士魏至龄有事去二仙庵,见其能耐劳苦,虔好道,将其领回青城山收为弟子,为全真龙门派丹台碧洞宗第二十二代。住持彭椿仙道长为提高道徒文化素质,命其往本山朝阳庵吴君可门下就学,读儒家五经,又学道书《云笈七签》。
    民国15年(1926年),成都名儒颜楷游青城山,受住持委托将易心莹道长带回成都崇德书院深造,攻读儒家经史。民国17年(1928年),易心莹道长学成回山,担任知客文书,记账一年有余。他在接待四方名流的同时,撰成《青城指南》、《青城山风景导览》(由常道观藏室刊印)。民国二十年(1931年),彭椿仙道长为了使他专做道教学术研究,卸去其知客职务。此后易玉莹道长便专心致志,广积道书,深入研究。他实地考察蜀中道观,曾多次赴三台云台观,成都青羊宫、二仙庵等蜀中道教胜地考察。与当地研究道教的知名学者如西南联合大学化工系教授、《道藏源流考》的作者陈国符,《仙学月刊》和《扬善半月刊》的主编陈撄宁,四川大学教授、著名史学家蒙文通交流学术,相互切磋。易心莹道长以伏案所得先后写成《老子通义》(《读老子心解》)、《道学系统表》、《道教分宗表》(《论道教宗派》)、《道学课本》、《道在养身》等书,并辑集《女子道教丛书》。民国31年(1942)彭椿仙逝世,他被选为天师洞住持。越年即去职,专事道教学理研究,著《道教三字经》等书。
    1953年,易心莹道长被特邀为灌县各界人民代表大会会议代表。1954年当选为灌县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及县政协委员。1955年8月被选任为青城山常道观住持,1956年任四川省政协委员,1957年当选为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1962年被选为四川省道教协会会长,同年赴北京白云观为中国道教协会道教徒进修班讲学。1963年后受命为《四川省宗教志》编撰“道教部分”,完成《四川省道教史》初稿。易心莹道长一生治道学孜孜不倦;讲学以“常道”为纲,参及儒学。收藏道书1000余册,他还收藏名人题词、绘画,汇成7册,定名为《时贤文综》。他的著述在海内外受到尊崇。其弟子有著名道教研究学者、中国道教文化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王家佑等。
    “文革”动乱开始,易心莹道长为保护道观文物,连夜率道众,将观内外匾联刻石等珍贵文物全部用纸张覆盖,上书“最高指示”,即毛主席语录和“三大万岁”。致使红卫兵上山无法下手,愤愤而去。
    如今青城山文物基本完好,多赖易心莹道长等人的精心保护。他因积劳成疾,心力交瘁。于1976年2月7日羽化归真,享年80岁。骨灰埋在青城山白云溪旁问道亭下。
    (道教之音根据《青城山道教志》整理)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故事
中国古代史
中国近代史
神话故事
中国现代史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学术理论
历史名人
老照片
历史学
中国史
世界史
考古学
学科简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