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人物 > 古代人物 >

马谡失街亭的幕后隐情谁才是失败的主要责任人?(3)

http://www.newdu.com 2017-11-27 趣历史 佚名 参加讨论

    第一是诸葛亮不该贪图新得的土地城市,应该倾尽全力北上在街亭迎战曹魏增援部队。这一点古人就有了总结,认为“诸葛亮始出陇右,南安、天水、安定三郡人反应之,若亮速进,则三郡非中国之有也,而亮徐行不进。”意思就是诸葛亮贪图三座新得的地盘,导致大部队放缓了前进速度,只派马谡率领少量部队去迎战魏国主力,导致大败。
    第二,毛主席认为,诸葛亮在街亭之战中应该亲自到街亭指挥,他说“初战,亮宜自临阵。”
    
    网络配图
       因为毛主席认为街亭的战略地位十分重要,这里关系到战役的成败,所以诸葛亮应该亲自率领主力部队前去迎战,而不是之派马谡前去。
    要知道,马谡带到街亭的部队是两万左右,而魏国派来的援军是多少人呢?五万中央军!
    街亭一带并没有坚固的城池和防御工事,只有临时列阵和敌人硬拼,请问马谡又该如何以两万蜀军挡住张郃率领的五万魏国铁骑呢?即便马谡不“舍水上山”,在正路上与张郃交战,恐怕也是凶多吉少吧?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故事
中国古代史
中国近代史
神话故事
中国现代史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学术理论
历史名人
老照片
历史学
中国史
世界史
考古学
学科简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