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人物 > 古代人物 >

崇祯皇帝波澜壮阔的后半生,心有力而不足

http://www.newdu.com 2018-06-07 趣历史 佚名 参加讨论

    崇祯皇帝朱由检,是明朝24位皇帝中的最后一位,也是汉族皇帝中最有气节的一位,一直到今天,甲申国难日,海内外的仁人志士自发的组织活动,以示哀悼。李氏朝鲜基于小中华的思想,一直沿用崇祯年号到清朝中叶,其纪年也被称为崇祯纪年。至清朝乾隆皇帝,四海升平,国泰民安,帝追思前明崇祯,勤勉持政,兢兢业业,不该做亡国之君而亡国。特上谥号思以赠之。因此,崇祯皇帝,又叫明思宗。崇祯一生真的该后人好好反思才对。
    

    一、少年即位
    朱由检生与公元1611年春,母刘氏,为光宗朱长洛五子。其兄明熹宗朱由校在位七年,不理朝政,酷爱木匠工艺。宦官魏忠贤每次凑事,均挑皇帝做木匠时,皇帝无心过问政事,就让魏忠贤自己决断,这给魏忠贤把持朝政以可趁之机。明朝为防外戚专权,特令皇帝必须从民间选拔充实后宫,民间入宫的后妃无权无势,这就断绝了外戚专权的可能。但明朝为监视重臣,又建特务机构,如东厂,西厂,锦衣卫,太监多在里任职,因此明朝屡有宦官弄权,像王振、刘瑾、魏忠贤。
    天启七年,公元1627年,明熹宗驾崩,因膝下无子,特命朱由检即位。而魏忠贤为继续垄断权力,而秘不发丧,并勾结太监企图以一怀孕宫女生下的孩子,谎冒太子,乘机篡夺帝位。崇祯为求自保,准备远离京城,以信王身份就藩以逃京避祸,却被魏忠贤扣押。然朝中大臣很快就识破了魏忠贤的阴谋,崇祯的宠信太监王崇恩趁机联络打探,而握有京戬兵权的洪承畴与福王一起入宫逼魏忠贤交出信王。魏忠贤最后伏法在被贬路上被诛,信王朱由检也顺利接掌了大明的天下。而此时明朝因小冰期天气异常,灾荒频繁,外面满洲势力日大,明朝统治已是风雨飘摇。
    

    二、外患日重
    崇祯元年,公元1628年,崇祯启用抗金名将袁崇焕,袁提出五年辽东可定。崇祯遂受蓟辽总督,持尚方宝剑,全权处理辽东战事。于此,全国爆了大面积饥荒,无路可走的农民被迫铤而走险,犹以陕西为重。
    崇祯三年,清军扣关,京城告急,皇太极摔十几万兵马兵临北京城下,沿途郡县无力阻拦,纷纷投降。崇祯诏天下秦王,袁崇焕星夜兼程,驰援北京。在北京城下,血战清军,一度打退清兵。在各路勤王兵马陆续到达后,皇太极被迫撤军,沿途牲畜,人口,不论男女老幼,金银细软一概掳掠。袁崇焕打退清军,也引起了崇祯的猜忌。其不请命便诛杀毛文龙,擅自与皇太极议和,与清军勾结,慢慢被崇祯皇帝坐实。而后崇祯将袁下狱处死,一代名将就此陨落。为挽回被动局势,明庭加征辽饷,民怨沸腾苦不堪言。
    三、内忧不断
    

    外患更刺激了农民军的崛起,先后有高迎祥,张献忠,李自成等大小农民军不断流撺。崇祯8年正月,农民军一举攻克凤阳,倔皇陵,崇祯大怒,斩杀用兵不利将领,崇祯采纳杨嗣昌的四正六隅十面网策略,卢象昇,洪承畴分力合作,调集各省官军在中原进行会剿。常年战争,明庭财政几于崩溃,士兵发不起饷银,哗变投敌不断,又被迫加征剿饷。在各省军官的合力打击下,明军斩杀贼首高迎祥,李自成摔18骑仓皇逃亡商洛山,农民起义陷入低潮。然不间年间,中原再次大旱,饥民百万,流离失所。农民军卷土重来,李自成农民军达到百万之众,已成大患,明朝风雨飘零。
    

    四、身死社稷
    崇祯15年,蓟辽防线被清军一举攻破,明军死伤惨重,洪承畴被俘降清。关外仅山海关一处可守。关内李自成三围开封,内忧外患日俱,实已无力回天。崇祯帝泣血扣首,连下罪己诏。公元1644年,崇祯17年三月,农民军李自成部一路摧枯拉朽直逼京师。崇祯帝在迁都问题上摇摆不定,终不决断。而后,北京外城被围,帝急招山海关吴三桂入关勤王,吴三桂携老幼部将入关。李自成陷外城开始围攻内城,崇祯念皇族受辱,逼死皇后,挥泪斩杀后妃公主。分派诸皇子出逃后,在煤山自缢,身边仅太监王承恩相随。
    崇祯皇帝,一生立志复兴大明,殚精竭虑,勤勉有为,在贼军入京后,能以身赴死,不辱气节。真应了那句-天子御国门,君主死社稷。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故事
中国古代史
中国近代史
神话故事
中国现代史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学术理论
历史名人
老照片
历史学
中国史
世界史
考古学
学科简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