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人物 > 古代人物 >

李玉堂是谁 抗日战争中国将领李玉堂简介

http://www.newdu.com 2018-09-15 趣历史 佚名 参加讨论

    李玉堂(1899年2月7日——1951年2月5日),字瑶阶,山东省广饶县人,1899年3月16日(清光绪二十五年二月初五)出生于山东省广饶县大王桥河西的一户地主家庭。1924年,李玉堂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抗战名将,中华民国陆军中将。与李延年、李仙洲、王耀武合称三李一王。
    
    1939年10月—1942年1月,日军集结兵力,三次进犯长沙,李玉堂率部给予沉重打击,取得抗战史上闻名中外的三次长沙大捷。
    1951年2月5日,李玉堂被国民党当局杀害于台北碧潭。
    1983年,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追认李玉堂为革命烈士。
    李玉堂(1899年-1951年),字瑶阶,1899年3月16日(清光绪二十五年二月初五)出生于山东省东营市广饶县大王桥河西的一户地主家庭。父名启绪,母延氏。李玉堂在家中排行第四,上有两兄一姐,下有两弟一妹。李家世代农商结营,到了李启绪这一代已有田产六十余亩,家境较为富裕,这使李玉堂从小便受到了良好的教育。他先于1906年入私塾接受启蒙教育,后入广饶二区(刘家集)振华高等小学、河西国民学校就读。
    1915年袁世凯在北京称帝后,李玉堂投入到阎抚尘组织学生营参加讨袁战役。
    1916年袁世凯病逝,学生营也随之解散。李返回家乡,并在一年后考入了济南公立工业学校,就读于金工科甲等班。
    
    1919年五四运动时,他积极参加外交后援会,作为山东后援会的代表在家乡领导集会带头销毁日货,并当众咬破手指,用鲜血写下“良心救国”四字标语,以示爱国决心。经过四年苦读本想有一番作为的李玉堂,在感受到国家遭到欧美日列强的欺凌、以及国内战乱不段的残破景象后,决定投笔从戎。于是他在1921年投入了山西军士教育团受训,结业后充任晋军炮兵队上士班长、准尉司书等职。
    1924年,李玉堂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后,分配到国民革命军陆军一师二团任见习官,因作战英勇,后连续升任排长、连长、营长、团长、旅长、师长。抗日战争爆发后,李玉堂被任命为国民党陆军第八军军长,驻守江西。
    1939年,率部在武宁附近的棺材山阻击日军,死守阵地,全军立战功,国民党抗战总部授予李玉堂部“泰山军”称号。不久,该部改为第十军,李仍任军长,奉命驻守长沙。
    1939年10月—1942年1月,日军集结兵力,三次进犯长沙,李玉堂率部给予沉重打击,取得抗战史上闻名中外的三次长沙大捷。此后,李玉堂先后任第二十七集团军副总司令、总司令、第十绥靖区司令官、海南防卫副总司令、第一路军司令官兼三十二军军长等职。驻海南期间,中共通过关系策反李玉堂,李接受共产党的条件举行起义。因交通中断,李玉堂未能及时接到中共关于起义的指示,解放军已占领海南岛,李玉堂即随国民党军队撤往台湾。后因叛徒出卖,1951年2月5日李玉堂被国民党当局杀害于台北碧潭。
    
    1983年,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追认李玉堂为革命烈士。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故事
中国古代史
中国近代史
神话故事
中国现代史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学术理论
历史名人
老照片
历史学
中国史
世界史
考古学
学科简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