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史百科 > 中国文化史 >

周汝昌与张中行

http://www.newdu.com 2018-10-10 天津日报 周伦玲 参加讨论

    
    一天,一位老者敲开了周汝昌的家门。周汝昌老伴儿迎出来,问道:“您找谁呀?”老者说:“我是张中行……”他边回答脚已迈进屋门。屋子不大,进深又浅,他一眼就看见左侧坐着的周汝昌,用手指了指,那周汝昌一直伏在书桌上写着什么,跟什么事没发生一样。老伴儿忙走过去贴在他耳边大声说道:“张中行先生来了!”周汝昌抬起头,望了望,连忙起身,用手按了按耳朵里的助听器,走过去,紧紧握住张中行的手,两人相视,呵呵大笑。
    张中行和周汝昌都属瘦弱型身材,但张却比周高出半头。两人都是长脸细眼,张眼睛似乎更小。两人穿着也很相似,都着一件上身两个口袋的蓝色中山装。张中行耳聪目明,言谈绵言细语;周汝昌耳朵失聪,说话清爽脆亮。
    这是他两人的初次会面,却早已“相识”“相熟”。
    话须从头说起。
    自上世纪50年代始,周汝昌与启功结识,过从颇密,特别是为《红楼梦》的注释工作多有交流贡献。1973年6月,周汝昌接到启功来函,末云:“有友人张中行先生,乃人民教育出版社之同志,近已退休。因读大作,十分钦佩,渠藏有俞瀚砚一枚,因拓其铭文,并有考证,以为尊文之旁证。寄弟转呈,因特专函奉上。如有与之商榷者,可寄‘北京大学公寓一零一号’张中行收……”
    启功言及张中行“因读大作,十分钦佩”,指的是周汝昌发表在1973年《文物》第二期杂志上的文章,题目是“《红楼梦》及曹雪芹有关文物叙录一束”。周汝昌撰作此文时曾向启功讨教意见,启功阅后建议将“新本(靖本)”移前,将各件文物移后,不但与题目相合,且分量也压得住。周汝昌听取了启功之建议,最终调整文章顺序为:一、版本;二、笔山;三、图章;四、砚石;五、画像;附录一项:画扇,共六部分。
    第二期《文物》出版后,周汝昌寄一册致谢,并再向启功征求意见。启功人极风趣,文笔亦庄亦谐,他回复一信,摘录如下──
    敏厂老哥大人师座:
    早多时奉到手勑,真是严于斧钺,吓得小弟美尼尔症大发,睁眼天旋,闭目地转,更主要的是不知如何奉答,始足仰符钩命。迟至今日,始克具笺修敬,想蒙格外见谅!笑谈停止,且说正文:命提意见,前所具书实出诚心,叨在知交,绝不同“口蜜腹剑”者。大稿版本一条,虚心纳谏,移至第一段,小弟死亦瞑目了,何敢再议其余?实则其余真是绮丽余波,锦上之花矣……
    在“画像”一节中,涉及曹雪芹画像的真伪问题,周汝昌重点介绍了郑州河南省博物馆所藏陆厚信绘“曹雪芹画像”,认为本项文物所提供的资料,对了解曹雪芹及其作品的若干方面来说非常重要,而不是如有些人认为的画像不是曹雪芹,而是俞楚江(俞雪芹)。
    张中行看到了此文,很感兴趣。恰巧他的案头摆放着俞瀚所书方砚铭,他拿起又认真审视一番,遂找出一张旧纸,亲自动手把铭文拓了下来,然后又撰一小考证文,陈述了四点意见,感觉这或可提供给周汝昌成为其考订之旁证。张中行早了解周汝昌与启功的交谊,且与启功是至交,二人走动甚密。其时启功住在小乘巷,张中行住在其女儿北大公寓,张中行提笔给启功写了一信:
    长庆大善知识禅席:
    昨匆匆一函,想已呈览。拓砚铭一纸,纸墨俱不佳,字尚可辨,并杜撰二纸,如慧座以为可供参考,即烦转致周公,如不然,先撕后掷之纸篓中可也……
    周汝昌接到启功转来的张中行的砚拓,为袁子才铭,俞楚江书,认为极佳,又读了张中行附来的文章,是赞助雪芹小照非俞瀚说,很高兴,当即做了回复,自此二人鱼雁往还,相契日深。
    以常理论,张中行是师辈,因为他与周汝昌的老师顾随为友,所以周汝昌写信称之为“师座”,自呼“小生”,认为这是应有之礼也。但张中行非常谦抑,不以晚生相待,去函称为“味翁”, 而常自署“佚翁”,说是自己慕懒散,所以取《庄子》“佚我以老”之义,别署“佚”。后来周汝昌索性就称他为“佚叟”。
    佚叟张中行和味翁周汝昌除了书信往来、诗词唱和外,还相互“指派”任务。
    不少读者知道,周汝昌主张曹雪芹的荣国府大观园,有其实际地点的基本素材作为蓝本,这个地点即相当于北京什刹海(前海)稍西的恭王府。旧年,张中行居住在后海地区,周汝昌特拜问早年这一带地方的各种旧貌。
    佚叟接味翁去札引起忆旧之情,恰值十月小阳春,当即决心往恭邸一带一游,不意竟大有所获。佚叟替味翁循前、后海而转游,采访一带街坊父老,他把恭府一带地理位置、名称变革、建筑、桥、河等了解了个一清二楚,还画下了“东府”“西府”的位置图,并加以注明:此次弟调查最清,最确……弟绕行往返,故敢保证图形准确。还加了个括号:(此真引人遐想,薛姨妈来京,住东南门外梨香院,莫非即此处乎?异想天开?)。看来佚叟对这个话题深感兴趣,他说:“关于‘红’传说,弟无意中听到一些,虽未可全信,亦不禁为之神往。”最有趣的是,他告诉味翁:塔邸后一六十余老太太之言最堪玩味,并以话剧形式写之,供欣赏:
    行:劳驾老太太,跟您打听点儿事。
    老:什么事?
    行:(指塔邸后墙,老〔指老太太〕也许认为指恭邸东墙)那里边是罗王府吗?
    老:那是大观园!
    这简捷的答话,直令味翁佚叟二老感到十分惊奇而欣慰。
    后来,味翁自作《题恭邸故址》一首,寄与佚叟,诗曰:
    红楼迢递认燕都,老柳宫桥迹已无。
    楼阁峥嵘花木润,隔墙犹似惜春图。
    佚叟则作了一首《浣溪沙》题《恭王府考》新本,其词云:
    贵邸名园水一方。崇垣内外说红妆。也曾深院问天香。
    幻境奇言谁解味,新编妙笔自流芳。十年辛苦不寻常。
    一日,佚叟闷坐中突发一奇想:既然味翁有咏名园之诗,自己有和作之词,何不拜托一国画高手补成图卷?由文字化为形象,岂不更宜于发思古之幽情?他决定烦画家椽笔一式二份,一份奉与味翁悬于高斋,一份自己存之衡门。既有了如此打算,即告诉味翁说,若此,尊兄之笔债又将增加,除了约定为自己的两位朋友书写条幅外,还要再为这位国画家多劳一份了!
    佚叟之遐想并未到此结束,他更上一层楼,道:且说弟案头有一镜框,高二尺,宽一尺,亦愿阁下书以直幅,须高一尺八寸,宽九寸,敝箧中适于装入者已有数件,计划集十二件则可每月一易,高亲贵友枉驾寒斋即可以此骄之,山居人无大力,如是亦可以自慰矣。佚叟谓此是贫贱行乐法之一,之二则是取一旧存手卷尾长数丈者,烦心目中名贤排队鸿题,还幽默地警示道:日后必将轮到阁下!完成之后,一可以开卷如见故人,二可以消长夏之若日,三可以夸示高宾,弟才小学浅,一事无成而发明贫贱行乐法……
    佚叟称味翁为“六朝人物”,味翁谓佚叟晚境文名大噪,可谓余霞散绮,敷彩满天,“佚”者不复佚,先生可以无嗟矣。
    这些有趣的故事或不为外人知,记此,谨表缅怀之情,思念之意。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故事
中国古代史
中国近代史
神话故事
中国现代史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学术理论
历史名人
老照片
历史学
中国史
世界史
考古学
学科简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