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人物 > 古代人物 >

萧何助吕后杀了韩信,一人却穿丧服说:大祸临头了

http://www.newdu.com 2019-02-11 趣历史 佚名 参加讨论

    说到韩信,有一个人是永远抹不开的,他便是汉初三杰之一,萧何。
    

    当年,韩信不被刘邦赏识,曾愤而出走。
    而萧何了解韩信的才干,连夜追回了韩信,创下了“月下追韩信”的佳话。
    

    之后,萧何又正式向刘邦推荐韩信,最终将韩信由一个低级军官,直接提升为大将军。
    

    然而“成也萧何,败也萧何”。韩信最终的败亡,也和萧何有抹不开的关系。
    汉十年(前197年),陈豨反叛,刘邦亲自带兵征讨。
    而当时被刘邦软禁于长安的韩信见有可趁之机,准备在关中起事,配合陈豨造反。
    然而事情没有不透风的墙,韩信一个门客的弟弟逃出淮阴侯府,向吕后告发了韩信的谋反之状。
    

    吕后闻言大惊,于是他立即招来丞相萧何,与他商量对策。
    萧何认为,韩信谋反蓄谋已久,不应打草惊蛇。
    只用将他骗出府邸,将其与党羽分开,只用两壮汉就能将其擒获。
    

    于是,吕布依萧何之谋而行,她假称刘邦凯旋归来,列侯都要入宫庆祝,因此请韩信赴宴。
    韩信虽然心中感到不妙,但还是启程前往长乐宫。
    谁知韩信刚一入宫,就被五花大绑,最终被杀死于长乐宫的钟室内,一代名将,就此殒命。
    

    刘邦得胜回京后,听说韩信已死,心中既高兴又感伤。
    随后,他又听说诛杀韩信是萧何之谋,大为高兴。
    于是将萧何从丞相升为相国,益封五千户,还派了五百名勇士,专门做萧何的卫兵。
    一时间萧何威名大振,风头无两。
    随后,列侯、门客纷纷去往相国府祝贺,萧何专门设宴款待,相国府一派喜气洋洋。
    

    就在萧何等人推杯换盏、拱手相庆之时,一个男子穿着孝服,哭着走进相府。
    一边走还一边说:“相国大祸将至矣!”
    虽然史书没有记录当时萧何是什么表情,但作为一个正常人,自然不会太高兴的。
    

    然而萧何也非凡人,他强压自己的怒火,将此人叫来过来。
    此人名叫召平,旧秦朝贵族,秦时是东陵侯。
    秦灭后,沦为布衣,以种瓜为生。由于他种的瓜味道甘美,因此被称为东陵瓜。
    萧何很纳闷,这人不好好种瓜,干嘛找自己不痛快?
    

    对此,召平缓缓地说:“你知道您为何将大祸临头吗?陛下在外面亲冒矢石,平定祸乱。
    而您坐镇中央,养尊处优,却反而还加官进爵,请问这正常吗?
    事实上,他是在试探你。”
    

    ”在主上看来软禁于关中的韩信能反,坐镇于关中的你难道就没有一丝反叛的可能?
    陛下为何给你500人卫队?那不是奖赏你,而是监视你啊!”
    萧何也是个聪明人,听完召平的话,冷汗流了一身。
    于是他赶紧拜谢召平:“那么先生,我该怎么做呢?”
    召平回答:“主上的封赏,你应原封退回,相反你还应拿出家财来佐军,这样主上必然高兴!”
    

    于是,萧何依召平之计而行,退回所有的封地,还自掏腰包帮刘邦支付了军费。
    刘邦闻听此事后果然大喜过望。
    然而,刘邦对萧何的戒心仍未解除。
    不久后,刘邦出征英布,萧何留守。刘邦频繁派使者回长安,问萧何在做什么。
    萧何立即回信:“我在安抚百姓,保证前方足食足衣,不负陛下之托。”
    

    然而萧何的门客看到后,赶紧进谏:“相国如果这样说,迟早大祸临头。
    如今你已经功高不赏,而且又清正廉洁,很得百姓的民心。
    陛下之所以频繁问你在干什么,就是害怕你威名太甚,在关中造反。
    若想保命,赶紧买地自污,老百姓恨你!你越不得人心,陛下就越信任你”。
    

    听完门客的话,萧何很快意识到自己差点又中了刘邦的套路。
    为了保全自己,那就只能苦一苦老百姓了。于是萧何在长安欺男霸女,霸占了万亩良田。
    刘邦听闻此事后,表面扬言要惩罚萧何,实际却给予了宽待。
    

    最终,萧何在刘邦的重压下保住了富贵。正所谓伴君如伴虎,只要走错一步就可能万劫不复。
    萧何运气好,总有贵人提醒,所以逃过一劫。
    然而有些人就没那么幸运了,毕竟“狡兔死,走狗烹”是历史舞台中最常见的戏码。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故事
中国古代史
中国近代史
神话故事
中国现代史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学术理论
历史名人
老照片
历史学
中国史
世界史
考古学
学科简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