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许多毛主席的《传记》里,都提到过主席曾经想当一位小学老师。且在年轻时,曾进入过湖南省立第四师范学校学习过。 那是1913年,主席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这所学校,1914年第四师范合并到湖南第一师范。在这里,年轻的主席遇到了一位叫袁吉六的老师。 ![]() 说起袁吉六,也算是颇有名望和个性, 他是1897年中举,但中举后却停住了向上的步伐,开始在全国游历。1913年初,跟他同年中举的陈润霖,一纸聘书把以四十五岁的袁吉六,聘入四师,做国文教员。也就是说,从1913年到1918年毛主席毕业,袁吉六,一直都是他的“语文老师”。 袁吉六慧眼识人,早就注意到了主席的与众不同,对毛主席异常器重。在毛主席刚入学期间,曾模仿梁启超的文风。这让袁吉六认为很不妥,要求主席以唐期著名散文家韩愈为楷模。于是主席开始转变文风,钻研韩愈的文章,学会了古文体。 但主席是很有性格的,袁吉六也是棱角分明。这自然会产生摩擦。有一次,袁吉六发现毛主席在作文上写了“X年X月X日第一次作文”的字样,便下令:“我没要你这样写,重抄!” 主席哪里答应,这下俩人就各说各理,互不相让,针尖对了麦芒。以至于最后竟然惊动校长,才把这件“大事”摆平。 但这种事,却丝毫不影响袁吉六对主席的喜爱和赞赏。依然如此评价主席:将来从文是一代文坛泰斗,从政是一代安邦兴国的社稷英才。 尤其是在一师时,当校长要开除毛主席等17名学生时,袁吉六不干了,说情,说理,都行不通的情况下,袁吉六一气之下怒写辞呈,在辞呈中,曾有这样的句子:“毛泽东等皆杰出人才,挽天下于危亡者,必斯人也。如若开除,天理不容。” ![]() 能写出这样高的评价,可想而知,袁吉六对主席该是如何看重。自然,这段师生情谊,主席也记在心里。 1936年,主席在延安接受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采访,当谈到自己在湖南第一师范读书时所受的影响时,主席如此道:“学校里有一个国文教员,学生给他取了‘袁大胡子’的绰号。他嘲笑我的作文,说是新闻记者的手笔。他看不起我视为楷模的梁启超,认为半通不通。要我以唐朝著名散文家韩愈为楷模,我只得改变文风。” 还有一次是毛主席与周世钊交谈时说:“我能写古文,颇得力于袁吉六先生。” 在解放后的1965年,主席在中南海邀请郭沫若、章士钊、王季范、周世钊等人作客,也曾追忆袁吉六说:“此老通古今文史。” ![]() 郭沫若说:“斯人教天下英才。” 主席说:“英才过誉,但‘教天下’则符合袁老身份。” 袁吉六是在1932年去世。在1952年主席亲笔为其题写碑文:袁吉六先生之墓!这也是主席,一生中惟一一次题写墓碑!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