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人物 > 古代人物 >

诚孝张皇后:被称为“女中尧舜”,默默辅佐三代帝王

http://www.newdu.com 2019-07-23 趣历史 佚名 参加讨论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趣历史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诚孝张皇后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
    “尧舜”是中国古代的政治典范,作为一个女人,诚孝张皇后获得“女中尧舜”的称号。
    600年前的这位传奇女人,以出色的政治才干,默默地站在幕后,辅佐三代帝王处理朝政。
    她从来没有走上前台,没有垂帘听政。
    她只是谨守妇道,做了一个女人该做的,就为她的时代带来了安定与福祉。
    深得父皇母后喜爱的儿媳妇
    张氏,1379年出生于河南永城,是指挥使赠彭城侯张麒诚之女,在家排行第四,自幼知书达理,性格温婉,做事情认真细致。
    1396年,美丽端庄的张氏,被选入燕王府,成为世子朱高炽的妃子,即燕王世子妃。1404年,朱高炽被立为皇太子,张氏被册封为太子妃。
    汉王朱高煦是朱高炽的二弟,经常背后中伤朱高炽。每当朱高炽悒悒不乐,张氏就以历史故事为譬喻,宽慰其夫。
    朱高炽生性沉静,喜好读书,但身体肥硕,不善骑射,戎马起家的成祖为此很不高兴。张氏就替朱高炽调理每日餐食,让太子减少饮食,加强运动。
    

    成祖喜爱汉王朱高煦,有心废太子立汉王。史书记载,朱高炽几度面临被废,最后得以巩固地位并登基为帝,多是靠张氏的贤孝之德。
    张氏操妇道至谨,一言一行都极其得体。她给父皇母后早晚请安,殷勤备至。每遇父皇母后便殿议事,张氏就侍奉在侧,而且亲自下厨准备御膳,巧手调制羹汤,再恭恭敬敬地奉与父皇母后享用。
    成祖对这位大儿媳妇非常满意,曾对徐皇后说:“这是个好媳妇,将来能兴旺我家!”“要不是因为这个儿媳妇,我早就废了太子了!”徐皇后也为儿子娶到贤女而庆幸不已。
    张氏为朱高炽生了十个儿子,长子朱瞻基尤得成祖喜爱,被钦点为皇太孙。朱高炽的太子之位也随即巩固了。
    国家大事 仁宗都征询媳妇的意见
    公元1424年,成祖驾崩,朱高炽即位,即明仁宗,立张氏为皇后,长子朱瞻基为皇太子。
    登基后,仁宗日夜勤于政事,所有国家大事,都征询媳妇的意见。
    张氏位及至尊,毫无跋扈,无论是当皇太子妃,还是当皇后,都能孝谨温顺。
    位尊皇太后
    朱高炽登基不到一年即晏驾归天,长子朱瞻基继位,即明宣宗,尊封母后张氏为皇太后。
    1426年,朱高煦叛乱,挑战侄子朱瞻基。张太后仰仗贤德的“三杨”(大臣杨士奇、杨溥、杨荣)等,三个星期就平定了叛乱,此后海内宁泰。
    宣宗对太后十分孝敬,早晚给太后请安。四方进贡,宣宗都先奉与太后,自己才敢享用。登基之初,每遇朝政大事,二十八岁的宣宗都会禀报太后,再做决定。
    

    鉴于汉唐的宫闱之祸,朱元璋留有祖训,严禁后宫干预政事。恪守妇道的张太后效法马皇后,参政而不乱政,有权而不弄权。
    太后精明能干,经常提示宣宗体恤百姓疾苦,引导宣宗励精图治。
    1427年,太后过生日,宣宗陪她游西苑,同登万岁山,后妃全部侍奉左右。宣宗奉酒杯向张氏祝寿,太后与儿子对饮,欣然说:“方今天下太平,我母子才得以同享此乐啊。”
    1428年,宣宗陪太后拜谒长陵、献陵,亲自骑马为太后导路。遇有河桥,宣宗皆下马,亲手扶太后车驾,缓慢前行。时百姓们夹道迎接,老少皆跪地山呼万岁。太后对宣宗说道:“百姓这么爱戴你,是因为你能让他们生活安定,皇儿要爱民如子,不负民望。”
    谒陵后,太后访问农家,宣召农妇询问生计,又赐给钱钞饮食。农妇献蔬食酒浆,太后命人取来,亲自品尝,也让宣宗品尝,曰:“此田家味也。”以此谕诫皇帝,勿忘农家。
    为人慈爱的张太后处事公正。宣宗偏宠孙贵妃,无故废黜了胡皇后,改立孙氏为后。张太后怜惜胡皇后,一直很关照她,每有宴席,总让胡氏位居孙氏之上。
    张太后的知人善任与辨别邪正,使朱瞻基在位的十年,国泰民安,政通人和,开创了明朝最好的太平盛世。宣宗与其父仁宗 的“仁宣之治”,与张氏对父子皇帝的辅佐,是分不开的。
    

    拒绝垂帘听政
    公元1435年,明宣宗在位十年后驾崩。宣宗遗诏中,清楚写明:国家大事,都要禀报太后,才能施行。
    宣宗有两个儿子,但太后的第三子襄王朱瞻鄯,也是贤德有礼之人。当时朝廷内外,都传言太后可能会顾及私利,弃孙立子,立襄王为新帝。
    太后很快召集满朝文武,遵祖制,宣布新天子是宣宗长子朱祁镇,即明英宗。张太后被尊为太皇太后。
    因为英宗只有九岁,大臣们请求太皇太后垂帘听政,张后拒绝了。她说,我不能破坏祖宗之法,朝廷委任得力的大臣辅佐就可以了。
    张后下令一切奏疏交内阁大臣处理。她担任英宗的监护人,下令凡宫中一切娱乐闲事,全部罢禁,要求子孙必须认真读书求学,自小培养勤政之风。
    张后抑制外戚,对自己娘家管理甚严,不允许他们凭借关系谋求高官。她正式以书信告诫其兄张升,要循礼法、修恭俭,每个月,只能在初一与十五进朝问安,不可干预政事。张升是彭城伯兼任都督,为人清廉,素有贤名。大臣屡次请求重用,张后都不应允。
    英宗即位后,曾宠信太监王振,命他执掌司礼监。王振擅权,随意责罚大臣。张后知道后,严词斥责王振,并以太祖所定“内臣不得干预政事,预者斩”的禁例,欲将其处死。英宗叩头求情,才免其死罪。张后在世时,王振一直不敢干政。
    为防止内宫欺蒙皇上,胡作非为,张后特别申令,国家大事必先由大臣议定,才能施行。 她常派人去司礼监检查,如果没有按章守法,就把王振叫来问责。
    张后一方面限制内宫干政,一方面倚重忠良贤臣,加上旧臣的协力辅政,朝廷政局一直比较稳定。
    1442年十月十八日,张后重病不起。临终前,她仍以国家为念,召见大臣,询问政事,直到瞑目逝去。遗诏中,张后勉励大臣辅英宗,施行仁政,治国安民。
    据推算,张后享寿应在七十以上。英宗尊谥她为“诚孝恭肃明德弘仁顺天启圣昭皇后”,与仁宗合葬于献陵,附祭于太庙。
    张后驾崩后,王振肆无忌惮,擅权乱政,大明朝初年的黄金时代也彻底结束了。
    由一个民间女子到世子妃、太子妃,再到母仪天下的皇后、皇太后、太皇太后,张氏历经了洪武、建文、永乐、洪熙、宣德、正统六朝,期间有多次临朝听政的机会,但她始终谨守妇道,安于内宫,辅佐丈夫与儿子、孙子治国安邦,建功立业。
    男子禀干之刚,女子配坤之顺,张氏以其坤德称贤后,所以后世称张氏为“女中尧舜”。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故事
中国古代史
中国近代史
神话故事
中国现代史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学术理论
历史名人
老照片
历史学
中国史
世界史
考古学
学科简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