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史百科 > 中国文化史 >

那年中秋,谁最爱发圈?谁最爱点赞?——如果古人也有朋友圈

http://www.newdu.com 2019-09-13 北京青年报 陈品 参加讨论

    又是一年中秋月圆夜,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说,这一天绝对是不容错过的在朋友圈发感慨的好时机,预计已经有10086+张月亮图正在赶来刷屏的路上,另有同等数量的月饼瑟瑟发抖,纷纷表示主人发完这轮朋友圈后就要小命不保。更有热恋男女晒恩爱、一家老小晒团圆、异乡漂泊晒思念等若干操作,足足把这天的朋友圈搅动得热闹非凡。其实,给古人们一部能联通历史的手机,他们的朋友圈绝对比咱们的精彩百倍!不信?您看看这几位的朋友圈就知道了!
    
    月亮之上  唐玄宗也想自由飞翔
    中秋节正式成为一个节日,是在唐代,那时唐朝的上流社会兴起了八月十五赏月的风尚。到中晚唐,中秋赏月已成为全民习俗。
    同样是赏月,一般人最多就是发发感慨而已,可有一人偏偏不按常理出牌,这个人就是唐玄宗。话说,这天是开元初年(公元713年)的八月十五中秋夜,唐玄宗正在宫中饮酒赏月,看星星看月亮,从诗词歌赋谈到人生哲学。要说皇帝的想法就是超前,他忽然有了到月宫一游的念头,要知道,阿姆斯特朗在一千多年后才成为第一个登上月球的人。虽然这个想法实在是不靠谱,但,皇帝发话了,怎么办呢?这时天师叶法善站出来了。
    这位叶法师是个狠角色,足足活了一百零七岁,早在唐高宗时就因为道术高明名动朝野。唐玄宗问叶法善能否满足他这个小小的愿望,叶法师大手一挥:“这个不难!”说完就把手里的板笏往地上一扔,只见变成了一条银色长桥,一头在殿前,另外一头遥遥直至天上明月。叶天师扶着玄宗,走上桥去,看到一处匾额上写着“广寒清虚之府”六个大金字。庭前一株桂花树下,无数白衣仙女正翩翩起舞。叶天师告诉他,这些仙女称为素娥,身上穿的白衣叫做霓裳羽衣,所奏之曲为《紫云曲》。难得遇见仙人歌舞,肯定不能空手而回啊,只恨当时没有相机,唐玄宗只能当场一一默记下来,回来便发了一条上面的朋友圈。第二天,玄宗把记下来的曲子和舞蹈传给杨贵妃,并亲自取名为《霓裳羽衣曲》。
    游月宫这种只能出现在科幻小说中的神技能,自然不会是真的。叶天师大概对唐玄宗施行了类似催眠术的某种幻术,让他有了似真似假的虚无缥缈经历。四十多年后,当年风华正茂的唐玄宗已经成了走路都颤巍巍的老爷爷,但他中秋夜赏月的爱好似乎一直没变。
    公元755年八月十五日的晚上,唐玄宗和杨贵妃一起来到大明宫的蓬莱池畔赏月。然而这次,唐玄宗不太高兴,因为找来找去也没找到一个赏月的最佳位置。皇帝生气了,后果很严重,他马上下令在池塘西边修建一个“望月台”,并许诺杨贵妃来年要一起在那里把手望月。俗话说得好,一立FLAG,必遭打脸。没多久,安史之乱爆发,唐玄宗急得恨不能四脚朝天,自然没有闲情逸致修什么“望月台”,这一承诺最终落了空。
    如今,月饼已成为中秋节的必备之物。民间有一种说法,传说“月饼”的名字还是杨贵妃起的。《开元天宝遗事》记载着这么一件事,说是天宝初年的一个中秋夜,唐玄宗和杨贵妃正在赏月,有人把一盘“胡饼”送了上来。这胡饼是一种圆形小饼,据说汉代张骞出使西域带回来一些新鲜玩意儿,其中就有芝麻和胡桃,于是就有了用胡桃仁做馅的圆形饼,叫做“胡饼”。那天,也不知道谁又惹得这位皇帝不痛快了,他越听越觉得这名字太俗,简直是扫兴。身边的杨贵妃望了望天上的明月,拿起一枚圆饼随口说:“请陛下品尝月饼。”“这名字甚好,爱妃真是有才!”玄宗龙颜大悦。
    
    想家这件事上  大文豪们也不能免俗
    在四万余首唐诗中,写到中秋节赏月的诗歌共有111首。大过节的,谁家不是吃吃喝喝?所以,这天写诗的人,大多是孤单的,比如李白。
    公元742年秋,在好友贺知章的大力推荐下,李白奉唐玄宗之诏进京,那一年,他已经四十二岁了。他踌躇满怀,期盼着在玄宗的重用之下,干出一番事业。然而,乡巴佬李白看不懂的是,此刻的长安城早已腐臭不堪。一次“脱靴”之仇,让高力士逮着机会就往死里挤对他,所谓的“受重用”,也只不过是为唐玄宗和杨贵妃写写清平调。两年后,李白毅然决然地离开了长安。苦闷不已的他一口气发了四条朋友圈(《月下独酌》诗四首),其中最有名的就是这两句:“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这位大文豪爱喝酒是众人皆知的。简单来说,没事时要喝酒,有事时更要喝酒。大过节的,没人陪他喝,怎么办呢?没关系,我邀请月亮一起喝,再叫上自己的影子,就差划拳了:哥俩儿好啊,三星照啊……大诗人的脑回路果然不一般!
    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大唐急转直下,所有人都已经顾不上赏月饮酒。山东、河南处于一片战乱之中,杜甫的几个弟弟正分散在这一带。759年中秋夜,杜甫在朋友圈里发了一首《月夜忆舍弟》: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想家的同时,杜甫也关心着国家命运,即使生活相对安定时也不忘苍生命运,以至于发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感慨。
    在中秋夜失意的远不止“李杜”。公元803年,那一年关中地区大旱,灾民流离失所,京兆尹李实却企图封锁消息,谎称关中粮食丰收。身为监察御史,韩愈与好友张功曹向唐德宗进言,没想到反而遭受谗言,张功曹被贬湖南,韩愈更是可怜,直接被打发到了当时的蛮荒之地广东。两年之后,顺宗和宪宗相继即位,两次大赦天下,由于有人存心跟他们过不去,本以为熬出头的两人只盼来了个“改官江陵”的消息。消息传来之时,恰逢中秋,韩愈在朋友圈里直接开启吐槽模式:“纤云四卷天无河,清风吹空月舒波。沙平水息声影绝,一杯相属君当歌。……一年明月今宵多,人生由命非由他。有酒不饮奈明何。”(《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从韩愈的吐槽中,我们仿佛看到了一些诗仙李白的影子,如果李白能穿越,定要与他把酒言欢一场。
    中秋佳节,想家想朋友的人当中,还有一个人叫白居易。815年,比韩愈小四岁的白居易被贬江州。八月十五日这天,大家都在赏月,他忽然想起那些年在长安曲江池畔的情景,忍不住发了个圈: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好友元稹:“说人话!”
    白居易:“我想家。”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月亮还是那个月亮,过去的却回不来了。诗人白居易伫立月下,潸然泪下。自古以来,中秋节就被赋予了团圆的含义,也难怪他们的朋友圈到处可见“中秋节,想家”。
    
    乾隆皇帝过中秋  脑洞实在多
    要说清朝的皇帝里跟中秋节最有缘分的,就要数乾隆了,为何这么说呢?这是因为,乾隆皇帝的生日为八月十三日,跟中秋节只隔一天。清朝皇帝过生日,全国都要放假,称为“万寿节”。到了乾隆时,他一高兴将万寿节和中秋节连起来,放三天假。节日期间,秋高气爽,平民百姓尚且出门游玩一番,乾隆在宫里哪能待得住呢?再说了,宫里地方那么小,又没什么风景可看,要耍,当然是到承德避暑山庄啊!
    于是乎,自从当皇帝起,乾隆就没在故宫过几个中秋节。他一生在避暑山庄过了47个中秋节:分别是登基前1次,在位时43次以及荣升太上皇之后3次。每年快到中秋时,各路官员、宗室、属国使臣等早早齐聚热河,“王公大臣等宴凡三日”还不够,北京至承德300多里的道路边都得披红挂彩。
    搞出这么大阵仗,乾隆皇帝飘飘然起来。在他七十岁生日这年,工部尚书彭元瑞写了一首《古稀之九颂》作为贺礼,乾隆看了之后十分高兴,随后发了一条这样的朋友圈:“还是朕最厉害啊!”(《古稀颂》)一时之间,这条朋友圈之下点赞人数很快破万,京城的大小戏台班子纷纷进宫,一片感谢皇恩、歌功颂德之声。
    众所周知,乾隆是位爱好文雅之人,无奈水平实在有限,“农家乐式审美”也频频遭到后人吐槽。他一生写下四万三千多首诗,一个人写诗的数量,差点赶上《全唐诗》了。中秋节这样一个美好的节日,诗兴大发的他怎么能忍住不发朋友圈呢?乾隆皇帝一生写了100多首中秋诗,大概内容无非就是月亮很美,风景很棒,生活美美哒,你好我好他也好。比如“塞景清如此,秋思动者谁”“底知塞苑胜禁苑,仍有荷花傍桂花”。尽管这些诗并无一首流传于世,依然不妨碍朋友圈里一片一片的小红心。
    吃也吃了,该拍的马屁也拍了,中秋节第二天,一年一度的“木兰秋狝”,也就是木兰围猎拉开了帷幕。此时的木兰围场正值秋高气爽、草盛马肥,是个适合狩猎的好季节。当时的外国画师郎世宁曾用画笔记录过这一盛况,这下照片也有了,乾隆皇帝的朋友圈开始以每日十条以上的频率狂刷屏,试问参加围猎的人,准备好点赞了吗?
    中秋节在古代是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节日,从一开始就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古人的中秋节热闹非凡,祭月、赏月、挂彩灯、吃月饼等等,很多习俗延续至今。这三位的中秋节朋友圈,仅仅是他们中秋节生活的一个小小的缩影,若论玩转朋友圈,我们还真不一定比得过古人呢!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故事
中国古代史
中国近代史
神话故事
中国现代史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学术理论
历史名人
老照片
历史学
中国史
世界史
考古学
学科简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