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人物 > 古代人物 >

吴三桂造反是因为削藩吗 手中的权利才是根本问题

http://www.newdu.com 2020-05-06 趣历史 佚名 参加讨论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趣历史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吴三桂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
    当年,李自成率领大顺军攻打京城,吴三桂奉命驰援京城,但还没到北京,崇祯就已经自杀了,之后吴三桂便降清了。许多人认为,吴三桂是因“冲冠一怒为红颜”才引清兵入关,在这先不做过多的解释。
    而吴三桂降清后,战绩显赫,最终被封为平西王,成了一名封疆大吏,镇守云南。1673年,61岁的吴三桂起兵反清,按古代人的寿命,这时的吴三桂已经是半截身子在土里的人了,为何还要造反?
    

    当然,康熙削藩是吴三桂起兵的直接导火索,但事实并没那么简单。对康熙而言,削藩成功还好,如果失败了,自己便是第二个建文帝,但年轻的康熙认为,“撤亦反,不撤亦反。不若及今先发,犹可制也”,于是先下手为强了。
    而对吴三桂来讲,虽然削藩后还能回东北老家养老,但这不就等于背弃了自己的初衷吗?吴三桂知道自己一路走来,先降清、后弑杀永历帝,早已背满了天下人的辱骂,还能安安稳稳地全身而退?
    也许吴三桂有想过全身而退,或许不想,但事实已经由不得他了。
    

    当年赤壁之战,孙权内部不乏止战派,曹操势大,希望孙权能够投降曹操。孙权内心自然不够坚定,便询问鲁肃,鲁肃回答“向察众人之议,专欲误将军,不足与图大事。今肃可迎操耳,如将军,不可也。何以言之?今肃迎操,操当以肃还付乡党,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乘犊车,从吏卒,交游士林,累官故不失州郡也。将军迎操,欲安所归?原早定大计,莫用众人之议也。”
    意思是说“那帮人投降了,还可以做大官,开豪车,带小弟,走亲戚,孙权你投降了,你什么都不是了啊”。
    

    更何况,康熙害怕的不是吴三桂你一个人,而是吴三桂麾下的十几万人马,因此康熙当初允诺吴三桂能当平西王,他儿子能做驸马爷,同意你回辽东老家以王爵养老的前提是“吴三桂你给我安抚住这十几万人,我让你安然回辽东养老”。
    那吴三桂做得到吗?显然不能。吴三桂不是笨蛋,他知道康熙不会给这十几万人跟八旗一样的待遇,更不会给他们田产养老!而一旦这些人没有了出路,迟早都要反!到时候,自己依旧会被康熙杀之祭旗。
    

    所以吴三桂选择了提前造反,趁着这十几万人心还在的时候赌一把,万一赢了就江山易主,天下就姓吴了。
    可以说,吴三桂造反,表面看是因为康熙削藩,实质是吴三桂内心深处利益、权力的追求所造成的。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故事
中国古代史
中国近代史
神话故事
中国现代史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学术理论
历史名人
老照片
历史学
中国史
世界史
考古学
学科简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