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人物 > 古代人物 >

古代皇宫的饮食有多奢侈?一顿饭抵百姓几十年的收入

http://www.newdu.com 2020-06-23 趣历史 佚名 参加讨论

    中国古代宫廷的饮食制度早在周代就已经确立。当时周王的宫殿组建了一支完整细致的食品制作队伍。
    周王对“周朝食品集团”的职能作了明确的界定:“掌王之食饮膳羞,以养王及后世子”。由此可以看出,当时宫廷餐饮组织主要负责为君主和皇室成员提供膳食。
    此外,周礼还明确了王室的饮食范围,主要分为两类。一是日常饮食。所有的厨师必需区分食材的新鲜度,来为周王室提供食物,第二类是外部宴会使用的食材。周王室成立了专门的王室厨房,它对食品生产的全过程起着宏观调控作用。
    周王室的王室厨房对于所有的食品生产全面负责,如果出现任何问题,就直接问责王室厨房的负责人。其被称为“膳食大夫”。
    

    按照礼仪制度的规定,他们还负责试吃和介绍食物。另外还有祭祀食品,这个产品一样要由周王室的王室厨房准备。
    除了准备和呈现食物的两个基本功能外,为了展现皇室高贵、体贴、尊贵的款待,周王室的首席厨师还需要在宴会上代表君王和客人喝酒。
    周王室的膳食大夫后来就改名为“光禄”,所以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的光禄就是膳食大夫的意思,所谓“光禄”其实就是周王室厨师炊具的音译。
    从西汉开始,“光禄”一词正式出现。武帝继承了秦朝“郎中令”的地位,将大夫令改为光禄勋。光禄勋虽然改名了,但他的职责仍然和秦朝的郎中令一样。其实最初的时候,这个职位是和掌管膳食没直接关系的,但是由于光禄勋是皇帝近臣,要陪伴皇帝的一举一动。所以光禄勋的出现从一开始,它就与宫廷餐饮组织有联系。
    到东汉末年,光禄勋多次被改换称呼,比如改为郎中令的古称。曹魏时期,其又重新恢复为光禄勋。光禄自北齐起就开始具有“膳食”的功能。同时,光禄勋更名为光禄寺,它是北齐皇家的钦定九座寺庙之一。当时,光禄寺也负责把守宫门。
    

    隋文帝入隋后,根据历代法律,仍设立光禄寺,并将九寺扩建为十一寺。这时,光禄寺的功能发生了变化。光禄寺变成专门从事餐饮业的宫廷餐饮组织,负责“太官、肴藏、良酝、掌酷等部门”。不过,光禄寺并不是皇宫唯一的餐饮机构,门下省还有一个餐饮局,古称尚食局。北齐时,尚食局主管御膳,光禄寺主要生产食材。
    因此,虽然光禄寺和尚食局共同负责皇宫的饮食,但分工明确。
    唐代继承了隋朝的制度,光禄寺作为国家机关,负责祭祀、宫廷会议、宴请等事。从北齐到唐朝,光禄寺的皇室饮食管理功能得以确立和发展,为以后光禄寺继续发展成为全面完善的皇家饮食机构,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宋代光禄寺的组织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四个部门的基础上,在四署的基础上扩充为太官令、法酒库、内酒坊、太官物料库、翰林司、牛羊司、牛羊供应所、乳酪院、油醋库、外物料库。
    光禄寺各部门的分工比上一代更为细致。太官令(也就是首席厨师)负责料理食物,法酒库和内酒坊负责酿酒。
    从宋代开始到明清两朝,光禄寺正式成为中国帝王饮食的管理机构。要说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帝王们吃一顿耗费巨大。明清帝王吃一顿饭普遍要花费3000多两银子,相当于普通人300年收入,可以说是奢侈至极了。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故事
中国古代史
中国近代史
神话故事
中国现代史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学术理论
历史名人
老照片
历史学
中国史
世界史
考古学
学科简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