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85年中国正式加入《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以下简称《公约》)以来,中国世界遗产保护工作已走过30多年。在民间,申报世界遗产工作被亲切地称为“申遗”,就好像“...
摘要: 清末时西学东渐之风兴盛,欧美等西方国家学术思想不断传入。西学的传入,使中国的一些有识之士开始认识到西方学问的优越,并对中国政治、思想和社会生活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走进草原丝绸之路 重新认识额济纳居延遗址(“一带一路”文化) 居延遗址大同城 康建国摄 90多年前,在中国北部边疆额济纳沙漠里,出土了被誉为“20世纪中国档案界四大发现之一...
中国古建修护理论的奠基人是梁思成。1932年,梁思成在他所写的第一篇古建调研报告《蓟县独乐寺观音阁山门考》中提出了“保存现状”的文物建筑保护原则,“以保存现状为保存古建...
扬州博物馆 陈允兰 中国大运河是世界上开凿时间最早、流经距离最长的人工运河,她和长城一样,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大运河纵贯南北,连接东西,涉及遗产数量众多,历史文化价值罕与...
2012年北京中轴线被列入中国申报世界遗产预备清单,目前北京中轴线申遗工作正全面推进。然而,经历了历史巨变和快速城市发展洗礼的北京中轴线,历史遗存呈现节点缺失、一些空间...
目前,“四有”档案整理工作都是按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记录档案工作规范(试行)》(简称《工作规范》)、《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记录档案著录说明》(简称《著录说明》)、《文物...
随着对乡村遗产价值认知的不断丰富和发展,与遗产相关的人以及人的行动、人与遗产的关系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若以人为中心和出发点进行观察,我们不妨将其作为一个整体的“情境...
笔者曾前往福建考察文化遗产,行程中有两处考察点很值得做一番比较,分别是武夷山市下梅村和福州市永泰县嵩口镇。从这两处古村镇的比较中,谈谈对聚落型文化遗产保护的一些体会。...
吴哥之名源于梵文“Nagara”,意为“神圣的城市”。“吴哥”是个现代概念,专指由纪念性建筑、水库和城墙组成的一个政治影响力遍布东南亚大陆大部分地区的中心。由于在吴哥地区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