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现代中国学坛上影响深远的两位史家,胡适与傅斯年的治学方法及其流派分野历来颇受人们关注。目前较为流行的说法,是将二人分判为方法学派和史料学派,香港学者许冠三的《...
胡三省从二十几岁开始,先后两次为《资治通鉴》作注。到元世祖至元二十二年(1285)冬,完成《音注资治通鉴》(以下简称《音注》),也称作《新注资治通鉴》,后人简称为《通鉴...
自1905年,《国粹学报》重印《焚书·序》,并刊载了刘师培为之撰写的“激进派第一人”的评论开始,一个曾遭诋毁而归于沉寂三百余年的李贽,又重新伴随着反清爱国运动呼声的高涨...
中国古代是否同西方一样,也经过了奴隶制阶段,这是三十年代中国社会史论战的中心议题。对此,郭沫若以他的《中国古代社会研究》首次作了肯定的回答,从而引起了激烈的论战。...
司马迁父子的思想观点是相通的,还是截然相反的?历代评论者争论不休,莫衷一是,没有作出完全符合司马迁父子思想实际,令人满意的回答。对这一问题作一点深入的分析研究,还...
杜佑(735-812)是唐代中期著名的史学家,他的《通典》是我们今天所能读到的最早的政书体著作。《通典》一书蕴涵着杜佑丰富的史学思想、理论,值得今人予以总结、学习。本文即对...
胡应麟(1551-1602年)字元瑞,浙江兰溪人,明代著名文献学家。他学识渊博,著述宏富,所论多有高识卓见。本文拟就其有关史学理论方面的论述,作一初步探讨。 一 在中国古代史学...
作为毕生追求着人类解放的思想家,马克思在其社会历史观中不可能无视人的主体性问题。然而,以什么样的方法去理解马克思历史辩证法中的主体性思想呢?这是国内外学术界在这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