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刘知幾有关史家之文与文士之文、史才与文才的辨析,从史学的角度对文学与史学作了清晰的分割,旨在纠正魏晋以来历史撰述受文学影响而形成的浮华之风,确立文而不丽...
顾炎武《日知录》有言:“三代以上,人人皆知天文。‘七月流火’,农夫之辞也;‘三星在户’,妇人之语也;‘月离于毕’,戍卒之作也;‘龙尾伏辰’,儿童之谣也。” 在中国古...
内容提要: 《中国史学通论》是民国时期著名的史学家朱希祖在北大史学系讲授史学史的讲稿,也是目前所知的最早的中国史学史讲义。他从建设新史学的需要出发,对中国古代史学进...
【核心提示】我们要着力构建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国史话语体系,用体现中国理论、中国实践的真历史记述当代中国故事,彰显中国精神,传播中国价值,凝聚中国力量。...
“二重证据法”与中国传统金石学存在一定的渊源和继承关系,罗振玉对王国维的学术影响远非日本学者所及,是“二重证据法”的源流之一。 “二重证据法”是王国维利用甲骨文、简...
内容提要: 司马迁提出“究天人之际”撰史旨趣,标志着传统史学天人合一思维的形成。从理论渊源来讲,《周易》的天人合一思维,战国邹衍的五德终始说,汉代董仲舒的天人感应论...
内容提要: 在经学与中国现代史学的演进中,顾颉刚是一位非常具有研究价值的典型人物,他对经学史、经学研究进行了全方位的评论。他批评汉代经学以通经致用为目的不惜造伪,在...
20世纪中叶,一种新的研究范式进入历史哲学的视野,很快在历史哲学领域开荒拓土并成为“显学”,这就是历史认识论。历史认识论的兴起,源于西方思想界对历史哲学的传统形态及...
中外条约问题是近代中国的一个基本问题。运用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对其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是在这一问题上深化历史认识的根本要求。马克思、恩格斯指出:“我们仅仅知道一门唯...
马克思曾经深刻指出:“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在哲学语言里,思想作为言语具有自己本身的内容。从思想世界降生到现实世界的问题,变成了从语言降到生活的问题。”虽然,马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