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自近代以来,史学理论作为一门学科的发展已有近200年。史学理论作为一种反思,有助于研究者培养自我的历史意识。史学理论以历史学实践中的主体即史家与读者作为反思...
史金波,1940年生,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主要研究西夏学、民族学。曾任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会会长、中国民族史学会常务副会长等。1990年获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
国家是文明社会形成的标志。20世纪以来,中国学者在新材料和新发现的基础上,对早期国家的研究不断深入推进。其中,国家形成模式是历史学界和人类学界关注的焦点之一,且受到...
安史之乱以后,唐朝逐渐形成了以河朔三镇(幽州、成德、魏博,大致分布于今北京、天津、河北、河南北部、山东北部和西南部)为中心的藩镇格局。这一格局对晚唐、五代、宋初影...
摘 要: 中国学派是一个在科学哲学上无法逻辑自洽的自闭性概念。进入21世纪后,钟敬文提出的中国民俗学派不仅没能落实,反而愈显飘渺。执着于不同学术理念的民俗学者,共性越来...
摘要: 美国女性主义民俗学研究从上世纪70年代发端以后就被认为是一个经验性的领域。在此以后的二、三十年间,理论化的重要性被一些民俗学家提出。评析反思这期间的重要研究,...
摘要: 《柳毅传》(《洞庭灵姻传》)是中古时期一篇脍炙人口的文学作品,在文学界得到长期关注,而历史学者通过对文学作品的分析提出对历史的新解,也有顾颉刚和陈寅恪的研究作...
摘 要 :王明珂的边疆民族史系列研究建立在对传统民族史反思的基础之上,其族群研究以边缘看中心为视角,以社会记忆为研究路径,并强调反思性历史研究的现实关怀。创造性地提...
摘 要 :中国近现代民族议题的基本问题意识是探寻在“民族—国家”的背景下建设“多民族中国”的可能路径,而对历史上多民族体系形成和演变过程的描述与阐释则是这项努力的重...
摘要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对于“中华民族”结构的理解与认知,是中国叙述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同时也影响到中国历史和当下的诸多议题。如何通过不同的视角,全面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