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民间说史 > 军史 > 古代战争 >

宿北大捷是谁指挥的?揭露宿北战役的意义及影响(4)

建立统一指挥体系

实践证明,建立统一的指挥体系和能够实施机动作战的野战兵团,是实施运动战的首要条件。根据运动战的特点,中央军委要求各战略区在反击国民党部队进攻时,必须集中各区主力组成正规野战军,建立与之相适应的集中统一的指挥系统。宿北战役打响前,主要指挥员通过对以往作战失利进行了深刻总结,清醒地认识到,过去山东野战军一分为二,一直未能集中兵力,因而在这一段时期内打不好仗 ,一致认为统一指挥是今后取胜的基本条件 。在此期间,中共中央、中央军委也对山东、华中两个野战军的作战方针多次作出指示,主要精神是:山野、华野两军集中行动,两个指挥部亦应合一 。而宿北战役的胜利正好印证了集中统一指挥的重要性。华中和山东两个野战军集中以后,毛主席指示要建立联合指挥部,并具体明确大政方针由指挥部商议决定,而战役指挥交由粟裕全权负责,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集中指挥。也正是有了集中的指挥才确保了行动的时效性,确保了意志的统一与贯彻,使各作战部队按照任务需要,各司其职,从而取得了战役的胜利。

灵活运用战法,歼敌于运动之中

灵活运用战法,是战役指挥员指挥艺术的综合体现。是毛泽东同志“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杀鸡用牛刀”基本战法在解放战争实践中的巧妙运用。一是穿插分割。面对国民党军的多路进攻,战役宝贵财富是指挥各纵队采取穿插迂回,将其分割,然后集中绝对优势兵力将其各个歼灭之。这在国民党政府国防部在检讨宿北战役的教训时,也有所体现。批评徐州绥署将“全兵力于苏北、鲁南做扇形展开,采取全面攻势。致各兵团在战略上形成隔离之状,在战术上成突出之弱点。同时,为事先控制第二线机动兵团,致各兵团遭匪各个围攻时,竟无法补救,招致重大之损失” 。造成国民党军相互隔离,无法补救的重要原因就是我军的穿插分割。如12月15日黄昏,华野前指以秘密突然的行动对国民党军两个师实行东西夹击,南北钳制,逐一加以分割包围。在合围敌第六十九师时,阻断来援敌第十一师之敌后,又进一步对其穿插,把各旅、团分散,而后逐个歼灭。可以这样说正是成功的穿插分割才使得我军集中兵力达到了绝对优势,从而为歼灭敌人提供了可能。二是攻防结合。宿北战役创造了一套完整的在运动中攻防结合的速决歼灭敌人的战术。例如在夺取峰山的战斗中,我军一面以部分兵力在正面阻击、吸引、拖住敌人,同时集中主力从两翼实行拦腰、断尾、割头、截肢的钳形突击,迅速夺取制高点峰山,华野九纵75团在来龙庵地区,英勇阻击了敌人整编第十一师的轮番进攻,予敌以重大杀伤 。经验表明,在劣势装备和缺乏攻坚战经验的情况下,歼敌于运动之中,是取得战役战斗胜利的有效条件 。三是“围三留一”,即当受围之敌做困兽之斗时,包围三面,只留一面,一方面给敌人留条后路,防止敌军狗急跳墙,减少己方伤亡;另一方面,诱敌突围,将其歼灭于突围途中,以扩大战果。如在人和圩围歼战中,我军山野二纵和华野九纵一部对敌实施包围时留出南面“缺口”,同时安排二纵四旅负责阻援。在追歼敌四十一旅残部时,在途中设伏,将其全部歼灭。

2、

展现了“兵民是胜利之本”的制胜之道

鼓舞了各解放区军民斗志

宿北战役,是山东和华中两支大军会师后打的一次大规模歼灭战,也是解放战争期间陈毅、粟裕会合后,将帅一体,统一指挥下打的第一次大仗 。战役的胜利不仅反映了解放区军民英勇战斗的精神,更坚定了广大军民取得最后胜利的信心。

建立支前机构,人民群众踊跃支前

毛泽东同志曾明确指出“只有这种人民战争,才能战胜民族敌人。国民党之所以失败,就是因为它拼命地反对人民战争” 。宿北战役亦是如此,战役先后动员民工、民兵41万余人参加支前,它以人民军队为骨干,依靠和组织人民群众参加,唱出了一曲“军民骨肉亲、军民鱼水情”的赞歌。为了加强对宿北战役支前工作领导,早在1946年11月初,华中局就成立了“华中北线支前司令部”,谭震林副政委任司令,下设山东和苏北两个“支前后勤办事处”,统一调度苏北地区的人力、物力支援前线,并将华中后方机关和物资逐渐向山东转移。宿北战役一开始,战场周边的宿迁、新沂、沭阳、潼阳、平邑、郯城、滨海等县的广大人民群众,就积极投入支援前线的斗争,为保卫革命胜利果实,粉碎国民党反动派的进攻贡献力量。仅支援华野九纵的民工就有6000多人,担架1000多副 。这也充分体现了广大群众参战支前的高昂情绪。战役期间他们冒着枪林弹雨,不怕艰难险阻,不怕流血牺牲,有的英勇战斗,有的运输给养,他们那英勇顽强可歌可泣的斗争精神,在宿北战役的史册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彰显了解放区军民英勇战斗的伟大精神

宿北战役的胜利,是军事上的胜利,也是精神上的胜利,更是许多党的优秀干部、战士和革命群众鲜血、意志与生命的结晶。宿北战役极大的弘扬了英勇战斗精神,报答了党和人民所寄予的殷切希望,较好的展现了解放战争初期解放区军民英勇战斗的大无畏精神。像在蔡圩穿插分割战中,我军山野二纵四旅十团九连战斗到仅剩9人,连长胸部中弹依然坚持指挥;我军二十三团一营攻击峰山国民党军时,最后只剩下40人,仍坚持战斗,勇敢顽强地攻占了峰山;再像女英雄蒋南屏,战斗英雄毛杏表、俞暮耕等一大批革命英烈,不胜枚举。这种英勇战斗的伟大精神,不仅感染了战场上全体将士的热情,更激发了广大解放区军民的斗志。这种感染与历练,不仅为我们培养、锻炼和储备了一支经验丰富的战斗队伍,更迸发了强大的精神力量,这在后来的历次战争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增强了内部团结,促进了部队之间的信任

事实证明,建立在相互高度信任基础上的团结统一,固然要靠自觉,更要靠强有力的政治思想工作;但真正解决问题,还是要靠打胜仗的实践教育 。宿北战役前,由于种种原因,华东解放区战事进展不算顺利,相当一部分同志对丢失了一部分根据地,感到不解,特别是对把新四军司令部驻地淮阴放弃,缺乏精神准备,对战争前途产生怀疑情绪 ,继而兄弟部队之间开始相互不信任。宿北战役仅仅三天的激战,就歼灭国民党军一个整编师三个半旅。从而揭穿了国民党优势的虚弱本质,他给人民以极大的鼓舞 。宿北战役是两大野战军会师后的初次协同作战。最终大获全胜,这就极大鼓舞了士气,促进了团结,使得兄弟部队之间产生了彼此的信任;使两只野战军合并后新的领导机构和所属部队产生了上下之间的彼此信任 ;也基本达成了不计一城一池的得失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