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民间说史 > 军史 > 古代战争 >

毁掉大清的新军哗变:清廷未来的支柱为何要暴动

甲午战争中,中国惨败于岛国日本,李鸿章经营多年的北洋海军全军覆没,盛极一时的淮军与湘军也迅速瓦解,清朝军制的落后充分暴露出来,引发了许多官员对于改革军队的思考并纷纷提出建议。清廷也觉察到日本是采用西方的训练方法在编练军队,便决定编练新式陆军取代淮、湘旧军,以捍卫岌岌可危的清王朝政权。但正是这支新军力量,成为后来辛亥革命多次起义中的主力,继而变成了清王朝的掘墓人。

武昌首义、辛亥革命的主体是湖北新军,而湖北新军是清末重臣张之洞用了十多年心血训练的一支近代军队。而参与逼宫,彻底推翻清王朝的是袁世凯的北洋新军。这两支新军曾号称南北两大新式军队。

1903年,清政府以推行“新政”的名义,设立练兵处,由奕劻任总理,袁世凯为会办,而后由练兵处制定陆军军制,各省设督练公所,准备用十年或更长时间在全国编练新军三十六镇,每镇包括步、马、炮、工程、辎重等兵种,每镇总人12500余人,由统制率领。

新军的士兵采取募兵制,应募士兵在年龄、体格、文化程度等方面有较严格的规定。中下级军官多由国内各武备学堂的毕业生充任,也任用一些学习军事的归国留学生,或文化素质比较高、眼界开阔的优秀人才。

在这之前,清王朝的军队主要是八旗兵和绿营军。八旗兵长期养尊处优已丧失了战斗力,绿营军后来也腐朽、衰弱下去。士兵在人们心中的形象往往负面、猥琐且丑陋,民间甚至流传着“好男儿不当兵”的说法。

所以,清政府在创建新军之初就很注重军人的文化素质,识字的士兵更容易得到提拔。1905年科举制度废除后,参军便成为年轻人不错的选择,更多的读书人加入军队。新军士兵树立了有知识、有文化、有志气的良好形象,集中了一批当时的社会精英。

到辛亥革命前夕,清政府的新军已编成十三镇。北洋新军六镇为中央军,各省新军为地方军。由张之洞一手训练的湖北新军就属于地方军系统。张之洞重视士兵素质水平,将“识文断字”与“通文理”作为招募士兵的原则之一,使得湖北新军成为当时兵员文化素质最高的一支新军。不仅如此,张之洞选送的优秀留学生归国后,大多在新军中担任军官。这些“海归”在军中任职,不仅提升了部队的整体素质,也使这支新军更加容易接受新的思想。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