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历史学 > 国外史学 >

古典与当代的碰撞——2020年度美国古典学年会综述


    【前沿动态】
    2020年1月初,由美国古典学会主办的第151届美国古典学年会在华盛顿特区举行。“美国古典学会”原名“美国语文学会”,创立于1869年,现有注册会员3000余名,是北美地区影响力最大的古典学学术组织。本次年会共宣读论文约450篇,来自美国各地区不同研究领域的古典学者通过论文报告、研讨会、工作坊和圆桌讨论等形式,围绕88个议题展开分组研讨。
    对希腊罗马专题的研讨是本次会议的主体内容。在希腊研究方面,涉及希腊历史、文学、史学、铭文、钱币、宗教、医学和科学等多个领域。关于希腊文学的议题最为集中,既涵盖古风和古典时期的史诗、抒情诗歌和戏剧,又包括希腊化诗歌等晚期文献。身份认同仍是希腊研究的一大热点,“古风诗歌中的身份认同”“古典雅典的公民权、移民与身份认同”等议题讨论了历史记忆、地理观念与身份认同的关系。希腊研究的相关讨论往往拓展到与拉丁文献的对照。在罗马研究方面,除了西塞罗、拉丁诗歌、共和时期的罗马军队、晚期古代等议题,帝国时期的罗马是重点探讨的内容,“维吉尔”“第二智者”“罗马建城的多种叙事”等议题从多个角度探讨了罗马帝国时期的政治、思想和文化。值得一提的是,“罗马世界大西洋沿岸研究的新视角”议题强调,应将大西洋沿岸地区作为罗马边疆问题研究的独立单元;国际奥维德协会组织的议题“奥维德研究新趋势”,介绍了神经网络模型等新的研究方法。与国内学界更加侧重实证主义的研究方法不同,美国学者对古典文本的阐释受到诸如阐释学、风格学等现当代文学批评理论的深刻影响,其中文本互文性是常见的研究方法。
    接受史研究在国内方兴未艾,在本次会议中同样是非常流行的问题。美国古典学者的接受史研究主要集中于两个方面:第一,古典文化在古代世界的接受。比如,希腊神话传说在古代印度和两河流域文明的变迁,荷马史诗在文艺复兴时期的演绎,等等。希腊文化在罗马世界的接受史研究吸引了很多学者的注意,诸如“罗马世界的希腊文化”“柏拉图及其接受”等多个议题均有涉及。古代注释是古典文本在希腊化、中世纪和拜占庭时期传承的重要载体,对希罗多德和索福克勒斯文本古代注释的系统研究令人印象深刻。第二,古典文化在当代社会的接受。比如,“古典接受史中的地志”议题讨论了当代影视作品对古典空间的构建,反思了近年来西方古典学研究的“空间转向”;“古代悲剧和现代难民、侨民与移民”议题探讨了古典戏剧语言表达当代族群问题的可能性。美国学者还将接受史拓展到对不同族裔亚文化圈的研究,如“视觉艺术中的黑色古典主义”议题不仅剖析了当代黑人文化中的古典元素,而且还举办了与论文研讨配套的艺术展览;“当代亚洲和亚裔美国人的古典接受史”议题讨论了当代中国人以及越南裔、印度裔美国人对古典语言符号的借用与重塑,美国社会不同族裔共存这一现实深刻影响了古典学者的问题意识。
    本次会议还重点关注了古典学的当代挑战。由美国古典学会会长构思议题、组织和主持的“会长特别专题小组”追问了21世纪古典学研究面临的挑战,反思古典学科的“中心与边缘”,探讨传统学术研究的“边缘”领域在新语境之下创新的可能性。数字人文对古典学研究的冲击在本次会议中得到突出体现,比如,“评估学术研究:数字的与传统的”被列为本次年会研讨的第一个议题,来自“帕修斯数字图书馆”“狄金森古典学注释”等多个知名项目的学者集中探讨了数字人文研究成果的评价问题;“古代与中世纪的社会关系与网络”等议题讨论了数字人文研究方法在古代历史、铭文、考古和艺术研究中的运用。此外,“面向普通读者的古典学与考古学”等多个议题探讨了古典学在专业研究之外的领域可能具备的价值和意义,思考了专业研究与公民教育的关系。正如“美国古典学会”更名所表明的那样,美国的古典学研究正在超越传统意义上“古典语文学”的范畴。
    除了学术问题的研讨,此次会议还关注古典学研究的“周边建设”,特别是学科教学、学生就业和商业出版等方面。例如,不仅设有“学前、小学和中学教师茶话会”,而且组织了关于本科生以及研究生培养的诸多议题。由此,美国古典学教育的完整链条都被纳入到本次会议的讨论框架之中。年会期间还举办了大型书展,哈佛大学、牛津大学、剑桥大学、博睿、德古意特等知名出版商悉数参加,展示最新出版的古典学学术著作和刊物。
    可以说,本次会议是对美国古典学研究的全景式展示,其广泛的研究领域、基于当代社会的问题意识以及参加者的多元化,立体呈现了美国古典学界的研究动态。尤其是在面对“古典与当代的碰撞”这一经典命题时,美国学者进行了深刻反思,将古典学研究融入到对族群文化差异、全球化和信息化等当代社会问题的批判性思考之中。在他们看来,对古典文化的研究,不仅是像维拉莫维茨所说的那样“复活已经消逝的世界”,而且也是反思当代美国社会问题的一面“镜子”。
    (作者:郭涛、陈莹,均系西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希腊研究中心讲师)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