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占鳌头 学界瞩目
http://www.newdu.com 2025/01/08 06:01:21 中国社会科学报 白建才 参加讨论
冷战史,或曰冷战国际史,是国际学术界目前最热门的研究领域之一,其研究也不断出现高潮。在众多从事冷战史研究的国家中,美国再次扮演了超级大国的角色,独占鳌头,为学界瞩目。美国的冷战史研究可概括为四个特点。 研究起步早 持续时间长 美国的冷战史研究几乎是与冷战同步开始的,是最早开始冷战史研究的国家。自从1947年3月12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国会两院联席会议上发表被称为其“冷战宣言”的“杜鲁门主义”,酝酿两年的美苏冷战随之爆发;4月16日参议员伯纳德·巴鲁克在演说中公开使用“冷战”一词,美国的冷战研究也随即开始。是年7 月,著名国际关系学家、时任美国国务院政策设计室主任的乔治·凯南发表了《苏联行为的根源》一文,是为冷战研究的首篇论文。9月,美国著名评论家沃尔特· 李普曼出版了《冷战》一书,就战后美国的对外政策进行了概述,成为冷战研究的第一部著作。之后美国学术界对冷战史的研究逐步展开,迅速发展,流派层出,争论不断,高潮迭起。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苏东剧变冷战结束,持续40多年的冷战真正成为历史;同时冷战双方的档案资料大量解密,美国学术界的冷战史研究持续升温,直至今日。 研究范围广 探讨问题深 首先,美国冷战史研究没有局限于美、苏等少数几个大国,而是遍及各大洲的许多国家,乃至美苏在太空的争夺,建构了一幅立体多维的冷战全景图。20世纪60 年代后,随着冷战向全球扩展,美国学界也加强了对非洲和拉美国家内部发展与东西方冷战的研究。如1975年詹姆斯·佩特拉斯和莫里斯·莫利的《美国与智利》,1988年霍利·斯克拉的《华盛顿对尼加拉瓜的战争》, 1998年费尔南多·安德森·吉马德斯的《安哥拉内战的起源》等,这些著作都用丰富的资料,揭露了美苏在该地区的争夺。 其次,就研究内容来说,美国冷战史所涉及范围非常广泛,既有对冷战史的宏观总结,出版不少通史类著作、对冷战期间各国的战略研究、个案研究,又有对冷战起源、结束及其原因与后果的探讨;既有对冷战期间各国对外政策、对外关系的探讨,也有对各国政治家、外交家的人物研究;既有对美苏的政治博弈、经济竞争、军备竞赛、文化冷战、核武器与核战略的研究,也有对两国的秘密机构和隐蔽行动的研究,等等,可谓无所不至。 冷战对美国文化、教育、科技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斯蒂芬·J.怀特菲尔德1991年出版的《冷战文化》,详细考察了战后反共产主义思潮对美国政治、宗教、文化等的影响。此后也有一系列的著作出版,介绍了冷战影响下的美国文化,包括文学、艺术等各个方面及冷战对社会文化的影响。 关于冷战对美国教育和科学的影响,可见雅各布·诺斯纳的《杰出的代价:冷战冲突中的大学》(1995年),他以亲身经历和研究揭露了美国政府如何支配大学和学院,把他们拖入冷战,扭曲了他们自古以来的神圣天职。冷战也成为科学家们要求政府给基金会大量拨款及扩大基金会在联邦科学政策制订中作用的基础。 研究机构活跃 资料建设扎实 1991年美国华盛顿伍德罗·威尔逊国际学者中心设立了冷战国际史项目(CWIHP),成为世界上最早成立的冷战史研究专门机构。之后,哈佛大学、乔治· 华盛顿大学等高校和研究机构也设立了冷战国际史项目。这些冷战史研究机构成立后非常活跃,特别是CWIHP,该机构创办了免费赠送的专业刊物《冷战国际史项目公报》,主要刊载译成英文的苏联、东欧以及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的档案资料及学者评述。同时经常举办专题国际学术研讨会,并给各国学者、博士生提供经费,资助他们去美国、俄罗斯等国利用档案资料进行研究;开通了自己的网站,发布档案资料、研究成果和学术交流信息;出版冷战史研究著作。这一机构目前是国际上最为活跃的冷战史研究机构。 在资料建设方面,首先是出版了不少文件资料集。如克里斯托弗·辛普森编辑的《里根与布什政府时期的国家安全指令——解密的美国政治和军事史,1981— 1989》(1997年);多纳德·P.斯图瑞编辑的《在冷战前线:柏林间谍战文件,1946—1961》(2000年)等。 其次,随着国际计算机网络的发展,美国不少政府机构、图书档案馆、学术单位将一些档案资料上网。如美国国务院将所出版的部分《美国对外关系文件》上网。美国国家安全档案馆是设立在乔治·华盛顿大学校园里的一个独立的、非政府研究机构和图书馆,它将所收集的政府解密文件编成专题,如柏林危机、古巴导弹危机等,每个专题所收集的文件达上千页,并全部上网。南加州大学开设了“美国外交史资料索引”网页,从这里可以了解到所有上网的档案资料目录。 此外,美国学者还编辑出版了不少工具书,如《冷战百科全书》、《冷战历史辞典》、《海上冷战大事记》、《冷战参考指南》等。 研究方法多样 观点百家争鸣 美国冷战史研究方法多种多样,主要有基于档案文件和其他第一手资料的实证研究,运用国际政治学、国际经济学、地缘政治学、社会心理学、计量史学等跨学科的理论和方法的分析阐释。如梅尔文·莱弗勒在2007年出版的《人心之争》一书中充分运用国际关系学理论对冷战史进行阐释,“最大限度地强调意识形态和国际体系中权力结构的演变之间的交叉”,最终得出“冷战持续如此漫长的时间,是由于美苏的思想和国际体系不断发展的局势之间的相互影响”的结论。 美国的冷战史研究成果如此丰富的原因,首先在于冷战本身在世界历史中的重要地位。冷战持续战后40多年,世界许多国家都被卷入,给世界各国和人类社会的发展造成严重后果,带来巨大影响,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在《真正的战争》一书中将其称为“第三次世界大战”。 其次,冷战结束迄今已近20年了,但冷战的影响和后果还没有消失,冷战的梦魇还常常萦绕在人们心头。不少人还用“冷战思维”处理国家关系,或常常叫嚣、预测某某国家之间会爆发“新冷战”。因此,加强对冷战史的研究,搞清冷战中的各个问题,总结冷战的经验教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此美国学者也非常清楚,许多学者在其论著中就注意有关经验教训的总结。德瑞克·李波厄特在其《五十年伤痕:美国的冷战历史观与世界》一书中承认,“我试图从大冷战冲突时期美国领导人的对与错中寻找教训”,“这可以为应对‘9·11’事件后出现的挑战提供一些借鉴”。 此外,获取资料的便利和相对充足的经费等,也是促使美国冷战史研究走在世界前列的有利因素。如美国不少基金会给冷战史研究机构和研究者提供资助,几个总统图书馆给赴馆研究者提供津贴,这就促进了学者的研究。 美国冷战史研究对美苏之外其他国家在冷战中作用的研究也显薄弱,一些观点也有失偏颇。2009年12月20日,美联社报道,美国将在年底前解密4亿页档案资料,内容涉及苏联入侵阿富汗、柏林墙倒塌、美苏关系、谍报活动等。这必将进一步促进美国的冷战史研究。可以预计,冷战史研究今后仍将是美国学术界的一出重头戏。 (作者单位: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田时纲:史学家克罗齐与中国
- 下一篇:西方学术与政治语境下的公共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