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历史学 > 国外史学 >

荷兰的中国学研究:现状、焦点与评价(3)


    四、对荷兰中国学研究状况的总体分析
    1.研究方法上的多样性
    荷兰的中国研究在早年较为注重历史研究法和实地调研法,而当下更注重比较研究的方法,即对荷兰和中国的一些具体问题的比较研究。荷兰国家公共卫生与环境研究所的弗利格(Willemijn L.Vlieg)和法诺伊(Ewout B.Fanoy)等学者对中国和荷兰传染病的风险评估和早期预警组织进行了比较研究。(18)乌德勒支大学的多格特罗玛(Nico Dogteroma)等人对荷兰和北京的可交易驾驶信用(TDC)计划的可接受性进行了比较。(19)伊拉斯谟大学的梅斯(Lucas Meijs)等人比较了荷兰和中国的非营利组织的民主意蕴与国家控制战略。(20)阿姆斯特丹大学的杨莉晶(Yang Lijing,音译)和新加坡国立大学的范·德瓦尔(Zeger Van der Wal)通过对来自中国(n=508)和荷兰(n=238)公务员样本的定量和定性调查数据进行三角测量,试图回答中荷公务员价值观的不同是否反映了两国的行政传统的问题。(21)乌德勒支大学的赞登(Jan Luiten van Zanden)等人在详细比较19世纪20年代长江三角洲和荷兰GDP结构和水平的基础上,检测了近期中国与欧洲经济长期发展的相关观点。(22)
    2.矛盾与观望
    虽然无论是荷兰的政界还是学界主流都倾向于与中国多建立合作,但是从他们的话语中可以看出部分荷兰人内心的矛盾与观望态度。如乌德勒支大学的人文地理学家格伦斯文(Leo van Grunsven)曾经撰写过多篇文章表达对中国崛起的担忧。2019年5月,荷兰政府发布“中国政策文件”,称将不再“轻信”中国,荷兰议员们对中国在世界上日益增长的影响力及其对荷兰可能产生的影响感到担忧,他们主张对中国采取“建设性和批判性”的立场。(23)
    另外,我们可以从荷兰自身的国家状态来看荷兰出现的矛盾心态。总面积只有4.18万平方公里的荷兰,以低平为地形特征,被称为“低地之国”,自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开启以来,荷兰一直处于欧洲国际关系(主要是英、法、德)的缓冲地带。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就曾强调“低地国家”的重要性,认为法国要成就欧洲霸权就需要从这里统辖德意志莱茵区,同时,在北海与英国抗衡并觊觎波罗的海。英国则通过与低地国家结盟,得以主导欧洲均势。(24)这一身份会使荷兰先天带上中立化外交的色彩,我们也可以认为荷兰的国际政治战略是以建构主义为导向的,即如亚历山大·温特认为:国家间以互动产生“集体认同意识”,在国际社会中建立友好的文化结构。如果国家间安全利益一致,就不会视他国为威胁。(25)面对中国的强大,怎样寻求合作、互助、共赢则成为他们首先思考的问题。
    3.研究重点:侧重中国的时事
    我们可以从上文归纳的荷兰中国研究的四种类别看出,荷兰学者对中国的研究最终都可归结为政治问题。无论是经济问题(如中国是否是发展的替代模式、荷中贸易如何实现双赢等),还是法律问题(如中国的人权与法治水平是否可以与经济的高速发展相辅相成等),实则都是在追问——中国的强大是否会成为威胁?
    17世纪的荷兰凭借海上力量成为全球性强国,开始于西欧的工业革命更是深刻改变了世界格局,20世纪以前,西欧一直是全球地缘政治力量的中心。可以说,也许是因为距离,16世纪以前荷兰包括西欧并未和中国有直接的往来。而自“1513年葡萄牙船出现在中国海面,欧洲与中国的交往便翻开了新的一页。随商船纷至沓来的商人、旅行家和传教士通过贸易、游记、报告、著述和翻译,将中国文化传到欧洲。中国文化的西传引起了欧洲社会的强烈反响,掀起了席卷欧洲的‘中国热’(The Chinese Vogue in Europe),也对当时兴起的启蒙运动起了重要的借鉴作用”。(26)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兼具大陆性与海洋性双重地缘战略特征。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从地缘政治观点来看,中国对世界这么多重要地区的特殊地区性影响,已经使它成为一个强大的全球性大国,对欧亚大陆的很多地区有直接的地缘政治影响。(27)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构想。这是中国地缘政治学新理念和新主张的一个标志性事件,在此之后,我们可以看到荷兰政学两界都增强了与中国的互动,学者们对中国国内外发生的政治事件都十分敏感与关注。这些表面上看来是因为荷兰与中国的经贸合作日益加深,实则反映的是全球地缘政治格局的变化与世界秩序的重构,包括荷兰在内的欧盟加强了对中国重要性的认识。
    当下中国建构与世界的关系首先需要建构与欧洲的关系,而其中与荷兰的关系举足轻重。荷兰是西欧重要的政治中心,更对欧洲一体化具有功能性效用和影响力,是大国权力平衡与融合的平衡器。中荷的更多合作可以推动中欧甚至中国与世界的合作走向纵深。虽然荷兰和中国近代的交往并非十分频繁,但合作的底蕴一直留存,因此从“一带一路”的历史渊源关系来看,今天我们有必要唤醒荷兰和中国的历史记忆以及中国与荷兰的互相重视。从这个意义上来看,海外中国学的研究是中国走向世界舞台中央的必要思想和知识准备。我们寄希望中西的知识交流可以走向平等、客观与尊重,为了合作与共赢而努力。
    注释:
    ①唐磊:《国外中国学再研究:关于对象、立场与进路的反思》,《国外社会科学》2018年第6期,第99页。
    ②https://k.sina.cn/article_6436010663-17f9dbaa70010045td.html?from=baby.[2019-06-12]
    ③Wilt L.Idema(ed.),Contemporary China Studies in the Netherlands,Brill,2013,p.4.
    ④Ibid.,p.5.
    ⑤Frank N.Pieke,"Contemporary China Studies in the Netherlands",in Wilt L.Idema(ed.),Contemporary China Studies in the Netherlands,Brill,2013,p.161.
    ⑥Ibid.
    ⑦https://www.universiteitleiden.nl/en/humanities/institute-for-area-studies/chinese-studies.[2019-03-16]
    ⑧https://iias.asia.[2019-03-16]
    ⑨http://leidenasiacentre.nl/en/.[2019-03-16]
    ⑩https://www.clingendael.org.[2019-03-16]
    (11)Richard Griffiths,"Building the New Silk Road:China's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in Context",The Newsletter,No.81,Autumn 2018,hups://iias.asia/sites/default/files/IIAS_NL81_49-1.pdf.[2019-03-20]
    (12)https://www.rug.nl/research/east-asian-studies/blogs/blog/blog-07-05-2015-one-belt-one-road-de-riskante-weg.[2019-03-20]
    (13)https://www.enm.eur.nl/erasmus-china-business-centre/news/detail/4496-the-new-silk-road-group-roundtable-i/.[2019-03-20]
    (14)https://www.erim.eur.nl/erasmus-china-business-centre/news/detail/4523-the-new-silk-road-group-public-roundtable-ii-china-and-eu-in-the-mena-region/.[2019-03-20]
    (15)Qiao Liang & George Hendrikse,"Core and Common Members in the Genesis of Farmer Cooperatives in China",Managerial and Decision Economics: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search and Progress in Management Economics,Vol.34,Issue 3-5,2013,p.251.
    (16)https://www.universiteitleiden.nl/en/news/2017/02/report-conference-china-the-netherlands-and-europe.[2019-03-16]
    (17)http://nl.china-embassy.org/chn/zgyw/t1549193.htm.[2019-03-16]
    (18)Willemijn L.Vlieg & Ewout B.Fanoy,"Comparing National Infectious Disease Surveillance Systems:China and the Netherlands",Bmc Public Health,No.5,2017.
    (19)Nico Dogteroma,Dick Ettema & Bao Yue,"Acceptability of a Tradable Driving Credit Scheme in the Netherlands and Beijing",Case Studies on Transport Policy,No.6,2018 pp.499-509.
    (20)Geng Changjuan & Lucas Meijs,"The Democratic Implications of NPOs and the Control Strategy of the State: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China and the Netherlands",China Nonprofit Review,No.8,2016,pp.3-26.
    (21)Zeger Van der Wal & Yang Lijing,"Confucius Meets Weber or 'Managerialism Takes All'? Comparing Civil Servant Values in China and the Netherlands",International Public Management Journal,No.7,2015,pp.411-436.
    (22)Li Bozhong,Jan Luiten van Zanden,"Before the Great Divergence? Comparing the Yangzi Delta and the Netherlands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Nineteenth Century",Journal of Economic History,No.11,2012,pp.956-989.
    (23)https://www.voachinese.com/a/netherlands-unveils-its-china-strategy-20190515/4918973.html.[2019-06-10]
    (24)Henry Kissinger,Diplomacy,New York:Simon & Schuster Press,1994,pp.70-71.
    (25)[美]亚历山大·温特:《国际政治的社会理论》,秦亚青译,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0年,第135页。
    (26)严建强:《十八世纪中国文化在西欧的传播及其反应》,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2年,第43页。
    (27)[美]索尔·伯纳德·科恩:《地缘政治学——国际关系的地理学》,严春松译,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1年,第306页。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