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明明]文化产业视角下我国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研究(4)
http://www.newdu.com 2024/11/25 07:11:12 中国民俗学网 纪明明 参加讨论
(四)打造独特的品牌模式 传统音乐是中国文化的厚重名片,发源于民间,根植于民众,富有深沉的文化价值和独特的艺术思维观念,在传统艺术中具有独特性和唯一性,是反映大众生产方式、生活习俗、文化内涵最具代表性的载体之一。 1.建立音乐类非遗博物馆(见图1) 图1 音乐类非遗博物馆功能定位 我国的音乐类非遗存量大、品种多,与民风民俗紧密相连,具有历史价值和审美价值,是人民社会生活、审美情趣和习俗风尚的载体之一。博物馆是征集、收藏、研究、展示传统音乐的重要载体,也是区域文化产业发展的触媒。江苏昆山的昆曲博物馆、广东佛山的粤剧博物馆已经走在前列,并积累了很多成功经验。 传统音乐具有明显的易逝性和潜藏性,博物馆可以通过各种文字、图谱、音像资料以及高科技电子手段,保存和展示传统音乐的起源、特征、演出形式甚至是未来发展趋势。观众身在其中,领略传统音乐的艺术魅力,喜欢、亲近并产生强烈的观看舞台表演的欲望。博物馆还应融入现代因素,既体现历史原貌,又使人觉得亮丽清新。 2.打造音乐类非遗演艺产品产业链(见图2) 图2 音乐类非遗演艺产品产业链 传统音乐中的表演艺术承载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培育演艺品牌的重要艺术资源。打造音乐类非遗演艺产品产业链,将这些艺术表演元素作为内容素材,进行演出包装开发,形成传统音乐与文化产业成功结合的范例。具有代表性的有《风中少林》《印象·刘三姐》《云南印象》《丽水金沙》等。 3.开发音乐类非遗艺术产品 艺术产品复制。演出道具与人物角色性格关系密切。从戏剧的角度来讲,它们是性格化的;从美术的角度来看,它们是图案式的。将演出道具进行产业化开发,做成旅游纪念品,市场潜力巨大。如京剧脸谱、枣木梆子、马鞭、刀枪、宝剑、折扇、翎子,等等,会受到群众的喜爱,在一定程度上也扩大了传统音乐的市场影响力。 音像制品。传统音乐音像制品也是很受剧迷喜爱的产品,其特点是便于携带、易于保存,并可以反复观看。通过音像制品再现传统音乐,将中华民族的音乐舞蹈、历史传统、文化习俗、地域风情等传递出去,给予听众更广阔的想象空间和较深刻的内涵体验。 四、结语 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和独特的民风民俗滋养出了唯一的、原创的和不可替代的传统音乐,使其成为最具开发潜力的文化资本。在现代社会转型背景下,传统音乐的生存和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考验。在这种状况下,应该对音乐类非遗资源做一次全面系统的普查,挖掘其文化内涵和产业化价值,寻找保护、传承以及产业化道路,利用传统音乐本身的文化张力,实现传统音乐的历史传承和产业化发展。 (本文刊载于《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4期,注释从略,详见原刊)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