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民间说史 > 历史解密 >

中国首次地下核试验保卫记:半夜实施的核试验

 

中国第二次地下核试验画面

1964年10月16日中国首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我国政府当即发表声明:中国发展核武器,并不是由于相信核武器的万能,要使用核武器。恰恰相反,中国发展核武器,是被迫而为的,是为了防御,为了打破核大国的核垄断、核讹诈,为了防止核战争,消灭核武器。

然而世界核大国的敌视讹诈像阴云般依然笼罩在天空。上世纪60年代,美、苏两国为称霸世界,限制其他国家研制核武器,并拉上已拥有核武的英国,这三国于1963年签订了《禁止在大气层、外层空间和水下进行核武器试验的条约》,条约的主要内容是:禁止在大气层、外层空间和水下(包括领海或公海)进行任何核武器试验爆炸或任何其他核爆炸,但并不禁止在地下进行核试验。这就是说,美、英、苏等已拥有核武器的国家可以继续通过地下核试验来改进和发展他们的核武器,在他们已有先进核技术和强大核武库基础上,继续扩充巩固他们核大国的垄断地位。

美国在宣布停止大气层核试验时,已进行了200多次大气层和110次地下核试验。这也就是默许他们可以自己进行地下核试验,却以高难度技术去垄断和压制禁止他国进行核试验的一个策略,实现他们对全世界的核威慑。自从我国成功地爆炸了原子弹、氢弹之后,国际敌对势力和西方新闻媒介,不断以反对“污染”大气层为借口妄图“压”我国停止核试验,甚至断言我国再过20年也掌握不了地下核试验技术。核试验在核武器研制中起着关键作用。我国早期的原子弹、氢弹进行的方式为地面爆炸和空爆试验,60年代中期,我国在核试验基地先后成功进行了地爆、空爆和导弹核武器试验,取得了核武技术新的突破,与此同时,国家也开始向地下核试验方向探索。

地下核试验既是军事保密和技术发展的要求,也是国际政治形势发展的要求,地下核试验比大气层核试验技术更先进、更难攀登,掌握地下核试验技术,就是向国家核安全和核事业发展进程的更高攀越,而进行地下核试验,不仅施工量巨大,而且技术更为复杂,不但要延伸涉及更多学科,还需要做到攻克难关,掌握更多先进的核试验技术,对核装置的大小、防潮、防热等条件要求极高,哪个环节弄得不好,不仅达不到测试目的,甚至先进的测试仪器和所有效应物都会一同化为灰烬。

20世纪60年代中期,我国启动了第一次地下核试验的筹备工作。在外界不知晓的情况下,“地下核试验研究小组”悄然成立,前期核心成员还有许多来自地质、矿物等领域的科学家,研究课题涉及地下核试验场地的选定、实验室模拟、爆炸效应研究等,地下核试验前期筹备工作在极端保密的情况下,紧锣密鼓地开展起来。

承担国家核试验任务的是国防科委马兰21试验训练基地,基地官兵和科技人员的心里都清楚,我们国家底子薄,起步晚,核试验才刚刚起步,还有很多试验技术问题没解决,而地下核试验在技术上更复杂。但这并不能难倒我们,反倒更增强了我们尽快攻克地下核试验技术关,打破超级大国核垄断的信心和决心。于是基地科研人员和国内备相关行业的专家们又紧张地投入新的科研攻关,他们战天斗地,白天深入现场调查研究,设计论证探索难关,晚上宵衣旰食通宵达旦,进行查阅资料反复计算,努力寻求最佳方案。为着共和国的国防尖端事业在日夜拼搏。

为了确定试验场地,科研和工程人员们在荒无人烟的滩四处寻觅。茫茫滩的野外生活非常艰苦。所走的地带属于广袤的无人区,很少看见生命的迹象,在沙丘荒原山壑林立的野外根本没有路,茫茫的颠簸路程,每天下来大家骨头就像散架似的;一日三餐也都是难以下咽的罐头,根本没有新鲜的蔬菜;晚上就在野外搭个临时的帐篷,蚊虫叮咬,辗转难眠。季节转换,而到了冬季他们则要迎着凛冽寒风,背着沉重的器材,翻山越岭地攀岩取样,进行严谨细致的科学考察,最后将试验地点选定在离马兰有×××公里的群山绵延的南山地区,可以说参与其中的人们为核试验的发展都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和巨大牺牲。

拍摄试爆前影像纪录片

地下核试验就是将核弹装置放在竖井或水平坑道中爆炸的核试验,我国的首次地下核试验采用的就是平洞方式,又叫地下平洞核试验,是在大山中进行的,地下试验场地的工程量巨大,工程周期长,爆炸效应的研究也受到一定限制,面临的试验困难也较多。但从科研上讲也具有其明显的优点:核装置位置固定,便于测试,特别有利于近区物理测量;受气象条件影响小,利于安全保密,可减少对环境的放射性沾染;便于创造模拟高空环境的真空条件,研究某些高空核爆炸效应;还可研究核能的和平利用,如探索开挖矿藏和制取特殊材料的可能性等。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