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民间说史 > 历史解密 >

建国初期四次大裁军:军队数量从600万变成200万(3)

高干会议研讨了精简整编工作。聂荣臻在会上作了《关于组织编制问题的总结》的专题报告,对各军兵种的人员比例、组织与编制、人员的处理等问题,都作了明确的要求和部署。
    高干会议后,全军深入贯彻会议精神,进行了精简整编的充分准备,由于全军上下的一致努力,此次精简工作到 1955年底顺利结束。全军总兵力共精简了23.3%,其中陆军部队裁减了54.8%。步兵师的数量减少了26%。其间,还相继组建了一批直属中央军委、总部或大军区的通信兵和防化兵部队,进一步加强了特种兵,推动了陆军的合成化建设。
     通过这次精简整编,压缩了军队总定额,减少了军费开支,军费开支由1953年占国家财政开支的34.2%降到24.1%;向地方输送了一大批骨干。到1956年,全军转业干部和复员战士已达500万人。
    第四次精简整编后,军队实现了由数量向质量的转变
     1956年9月,中共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决定,把军政费用占国家财政开支的比重,由第一个五年计划的32%降低到第二个五年计划的20%左右,把国防费用降低到占国家财政总支出的15%左右。
     据此,中央军委于1957年1月召开扩大会议,讨论了加强国民经济建设同加强国防建设的关系。会议通过了《关于裁减军队数量加强质量的决定》,确定全军总人数再裁减1/3。
     1957年7月16日,彭德怀在第三次国防委员会全体会议上,谈到为什么要进一步裁减军队人员,如何裁减,以及建军方针等问题时说:“从军费开支来看,1956年我国军费的开支是61.16亿元,占国家总支出的20%。在这里边,用于吃、穿、训练、装备修理、办公杂支、工程建筑、动员复员的费用,占去大部分,而用于装备购置费用的,只占一小部分。在这种情况下,显然想迅速提高军队的装备质量,是很困难的……因此,我们针对这种情况,从今年开始,准备进一步裁减军队的数量。准备裁减的,主要是各种平时没有迫切需要的勤务部队,是些可办可不办的过多的学校,是些工作任务重叠或者可以合并的机关部门,并且在保持足够战斗单位骨干的原则下,把战斗部门的战时编制转为平时编制。”
     这次精减工作从1957年开始到1958年底结束,共转业和复员了100余万人。全军成建制地集体转业或移交地方的有1个军部、16个师、30余所医院和 30余所院校。精简最多的是步兵部队和各级机关,步兵部队精简51.2%,各级机关精简27.2%,全军总人数降为237万。在步兵减少的同时,海、空军和特种兵得到了加强,占到全军总人数的32%,成为合成军队中重要的战斗力量。
    被精简出去的部队官兵很多投入到农垦事业中去了。
     20世纪50年代,经过连续4次大规模精简,解放军的军费开支由占国家财政支出比例的43%,下降到8.9%,减轻了国家的负担,支援了国家的经济建设,军队的合成化建设和质量建设也得到了提高。
     同时,在四次精简整编过程中,完成了人民解放军由战时体制向国防军体制的过渡,初步建立了和平时期人民解放军的体制编制,建立健全了全军的领导机构,重新划分了战区,建立了军区领导机构,完善了战略战役指挥体系,最终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武装力量体制。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