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民间说史 > 历史解密 >

太平军、朱元璋、蒋介石北伐之成败(2)

朱元璋本人及投奔他的亲戚郭子兴,成为在江淮地区称雄的红巾军负责人。朱元璋建都南京以后,对形势作出了清醒的估计:对自己称霸的现实威胁不是元朝政府,而是同样崛起于草莽之中的汉族军阀,即在南京周边盘踞一方的陈友谅、张士诚。
     南京处于四战之地,在上下游方向都受到军事威胁。倘不解决陈、张两大军事集团,别说北上伐元,连本身的存亡都成了问题,遑论扩张实力与辖土?因此,对于朱元璋,远在北京的元朝政权仅是癣疥之疾,陈、张方为心腹之患。
     至于如何对付陈友谅和张士诚,孰轻孰重,在先后次序上,也需审慎考量。朱元璋认为陈友谅“性躁,好生事”,必须先对付;张士诚“器小易盈”,满足于割据现状,则不妨缓图。朱元璋得出结论:在对陈友谅用兵之际,张士诚多半会按兵不动,因而不会陷入两线作战的境地。
    果如朱元璋所料,在他全力对付陈友谅之时,张士诚始终按兵不动。朱灭陈后兵锋东移,张士诚一朝倾覆。
    次第削平群雄以后,朱元璋再派徐达率军北伐,对付元朝残余势力犹如摧枯拉朽,并未遇到强有力的抵抗。最终,朱元璋定鼎天下。
     蒋介石率北伐军占领南京、上海以后,面临的形势也同太平军攻占南京后的处境大异其趣。蒋通过频密的内外联系,对其政权的崛起,争取到若干外国列强的理解,并取得江浙财团的认同和支持。蒋介石首先发动“清共”以后,他的首要打击对象并不是残余的北洋军阀势力——实际上,在国民党军队北伐之前,北洋军阀已经四分五裂,所谓“中央政权”在当时根本不存在。相反,蒋介石利用向国民政府靠拢的老北洋军阀冯玉祥、阎锡山,钳制奉系军阀张作霖、直系军阀吴佩孚、直鲁系军阀张宗昌和褚玉璞等,当时仍同国民政府敌对的北洋军阀纷纷采取守势,自顾不暇(直系军阀旁支孙传芳扫回马枪,南渡长江,占领龙潭,威胁南京,是一例外)。
     这时,蒋介石面临的主要威胁,是来自同一阵营的以汪精卫、谭延闿、孙科等人为代表的国民党内部另外一批当权派。他们还拥有以唐生智、张发奎为统帅的两支军队,实力不容小觑。
     1927年8月,蒋介石因北伐受挫,被桂系逼宫下野,南京国民政府与武汉国民政府合并,史称“宁汉合流”。接着,桂系击溃唐生智军队,势力进入两湖,从广西经湖南、湖北直达北平、天津一带,横贯中国南北,似乎如日中天。次年初,蒋介石东山再起,由白崇禧率领抵达平、津的旧部李品仙,驱逐桂系势力,并经俞作柏运动桂系健将李明瑞、杨腾辉两个旅长倒戈,终令桂系一败涂地,从此龟缩于广西一隅。
     蒋介石稳定南方后再次北伐,基本上没打过什么硬仗。他派遣陈调元坐镇津浦线,何成浚遥控京汉线,对北洋军阀的各支部队基本上采取“赎买政策”。另外,蒋辅以一系列配套措施,其中相当重要的一条是获得了西方列强的支持,又暂时缓解了同日本政府的矛盾,其阶段性战略目标就是先完成国家在形式上的统一。
     其后,蒋又屡次遭遇来自国民党内部实力派系的严峻挑战。即使冯玉祥、阎锡山等人,早已摇身一变,成为国民党政权内部的新军阀了。截至抗战前夕,国内冲突迭起,蒋介石纵横捭阖,方才一一闯过难关。由此可见,对蒋介石政权构成主要威胁的是国民党内部的实力派系。
     综上所述,太平军建都南京,未竟全力北伐之功,终致淹没在旧势力的汪洋大海之中的教训,对于由南方崛起的新政权的兴亡,未必具有启迪性的意义。
     新政权的当务之急还是要对彼时彼地各方力量作一番比较,再对形势作出评估,判断什么是主要威胁,什么是次要威胁,才能作出正确的决策。
    (作者系斯坦福大学国际安全和合作中心研究员)
    原载于《同舟共进》2010年第2期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