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屏山麓吊苍水 潘国钧
1664年(康熙三年)9月7日,张苍水方巾葛袍,被狱卒用竹舆抬到官巷口弼教坊刑场。张苍水走下竹舆,举目眺望凤凰山一带,赞叹道:“好山色!”
监斩官问他还有什么话要吩咐,张苍水口占绝命词一首:“我年适五九,复逢九月七。大厦已不支,成仁万事毕。”吟罢,坦然受刑。同时被害的还有张苍水的侍从参军罗子木、侍童杨冠玉及舟子三人。 张煌言,字玄箸,号苍水。浙江宁波鄞县人,生于官宦世家,
16岁考取秀才,23岁中举,原本可以功名显达,获取荣华富贵。1644年清兵入关,攻陷北京后挥戈南向。清兵铁骑在江南凄迷的田野上疾驰,骇人听闻的“扬州十日”、“嘉定三屠”致使数十万生灵头颅滚滚、血肉横飞的噩耗传来,激起义愤填膺的江淮人民奋起反抗。其时26岁的张苍水在浙东举兵,誓与清兵决一死战。
张苍水以舟山为抗清基地,义帜纵横二十年,曾两遭覆没,三渡闽关,四入长江,九死一生,历尽艰难险阻。特别是1659年(顺治十六年),张苍水会同郑成功率师十余万北伐,浩浩荡荡,由海上入长江口,直抵南京,兵临石头城下。张苍水所率义军,有“海上怒狮”之誉,虽兵不及千,舟不满百,但作为北伐先锋,英勇善战,直指安徽、江西腹地,连克四郡三府二十四县,一时声震东南,令清廷惊慌。
正当大江南北奋起响应之时,郑成功军遭清军突然袭击,三名主将被俘,失利后郑下令水师出海,导致张苍水受到清兵的前堵后截,陷入重围,部队溃不成军,张苍水只带了几个随从逃脱。回到浙东后,张收集散亡旧部,重整义军。
1663年(康熙元年)郑成功病故台湾,张苍水感到抗清复明大势已去,独木难支,不得不忍痛解散了义军,自己带了几个随从隐居荒岛,以待机再起。六月散兵,七月二十日张即不幸被捕。
七月二十三日,张苍水被押解到宁波提督府,浙江提督张杰以上宾招待,第一句话就说:“待公久矣,今得一见。”张苍水冷冷回答道:“父死不能葬,国亡不能救,死有余罪。今日之事,但期速死而已。”
张苍水被押解赴省城杭州之日,虽戒备森严,但前来送别的家乡父老有数千人之多。张苍水走出城门登船前,向城郭拜了四拜,以示向父老乡亲告别,曰:“某不肖,徒苦故乡父老二十余年,有辜嘱望。”又面北再拜曰:“自此不复见张氏家庙矣!”此刻,乡亲哭声恸天。 八月,张苍水被押解到杭州,总督赵廷臣亦以礼相待,劝他归顺,张苍水用手指心:“煌言只有此耳,无他言。”
张苍水被害后,鄞县友人捐资买下首级,收殓后葬于南屏山下,侍从罗子木、杨冠玉、舟子三人,分别葬于张苍水墓的左右两侧。据说,为避清廷耳目,墓前仅草草立一碑石,上题“王先生墓”。杭州义士胡浈还以端溪石砚背刻张煌言姓名,旁刻罗、杨姓名,埋于墓中。直到1776年(乾隆四十一年),张苍水被朝廷赐谥“忠烈”后,杭人为张苍水墓勒石刻碑。1876年,鄞县同乡集资建张苍水祠堂于杭州众安桥之侧。
张苍水墓自康熙三年(1664)在杭州湖上始建,至上世纪五十年代初,由应梦卿、马一浮等人重修,三百多年间共有八次修墓之举。1992年初,杭州市人民政府对张苍水墓,进行了大规模的修整,并重建祠堂。
当年在押解往杭州的途中,张苍水曾作有《忆西湖》诗:“梦里相逢西子湖,谁知梦醒却模糊。高坟武穆连忠肃,添得新坟一座无?”以及《将入武陵二首》,其中有“国破家亡欲何之?西子湖头有我师;日月双悬于氏墓,乾坤半壁岳家祠”的诗句。从诗中可以看出,张苍水是多么热爱西湖山水,希望自己身后能安葬在西子湖畔,与岳飞、于谦的墓遥遥相望。后人将三位英雄并称为——“西湖三雄”。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