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民间说史 > 历史解密 >

张作霖创办东北讲武堂:直奉战争对垒保定军校(2)


     一战直军:首次“联考”惨败
     讲武堂里学的东西主要有两部分:打仗(学科)和训练(术科)。
     学科讲的是战术、兵器、地形,说的是理论。而术科讲的是日常实战训练。
     作为一项专业性很强的技术,战争从古至今都以“保全自己,干掉别人”为己任。指挥官的工作就是管好下属,弄晕敌人--听着简单,实际上很难,术科就是为了锻炼身体,让士兵了解战争,更是搞好上下级关系的法宝。
     一名团长、营长手下成百上千人,能认识多少?平时酒没喝过,饭没吃过,因为你们喊一声,我们当兵的就去拼命,你当我们白内障啊?这就需要手段,又名指挥艺术,天天训练,一起摸爬滚打,就是个感情的培养过程,更是军容风气不可少的一部分。
     在这一点,熙洽做得很好。沈阳文物古迹保护研究中心张璐介绍,东北讲武堂设立之初军纪甚严,以“早五晚九”为作息时间表,每天早5点出操,21点休息,学制一年(与黄埔军校一样)。
     3年之后,熙洽培养的东北讲武堂前三期学员毕业,大公子张学良已是旅长。这些学员的成绩如何?自然得拉着同学们出去联考。1922年,著名的第一次直奉战争爆发。
     保定军校的同学与东北讲武堂的同学在北京附近的长辛店等地区进行了现场较量,保定军校的状元秀为吴佩孚,东北讲武堂则是校长张作霖亲自上阵。
     此次大战前期,就像两个人掰腕子,基本是势均力敌。直到直军中路司令、保定军校的榜眼王承斌发现,东北讲武堂的考生中居然混有“山寨考生”,而且这人竟然是西路军总司令--张景惠,他把这事告诉了吴佩孚。
     张景惠,辽宁台安团练出身,无学历,此时大战经验为零。
    
     吴佩孚与张景惠对战下来,真正让人看到了优等生对文盲的绝对胜利。《东北讲武堂史略》记载:“(1922年)5月初,由于奉军西路军总司令张景惠无能,被吴佩孚出奇兵阻断退路,使奉军腹背受敌;吴佩孚还分化奉军内部,第十六师师长邹芬临阵哗变,致使3万多奉军被缴械。”奉系被撵出了河北,保定军校的师生们还不罢休,非要把山海关和葫芦岛拿下,让东北讲武堂彻底办不成。关键时刻,还得是特级教师和优等生及时出马,保全了学校的面子。
     王永涛介绍,在奉军全面溃退之时,奉军只有驻守河北信安镇的张学良、郭松龄指挥的三、八旅等稍有胜利,郭松龄随后在山海关成功阻击直军,促使直军最后接受了停战协议。
     经过这么一次失败的“联考”,张大帅很受伤,更了解了办学的重要性,用文盲指挥军队基本就是败家。刚刚显露头角的郭松龄自然是被提拔对象,至此,东北讲武堂最出色的教师登场。
     陆海空齐备,入学门槛贼高
     郭松龄字茂宸,出生在沈阳,发迹在沈阳,有学历有能力,而且长得帅,还是张学良的老师。郭松龄在讲武堂当了一段战术教官表现突出,并因后来在第二次直奉战争中的军功,荣升为第三军副军长(军长为张学良)。
     郭松龄挺厉害,跟他一样厉害的教官,讲武堂还有不少,比如张学良的德语老师陈瑛,就是奥地利“海归”。
     有了这么多能人加海归,建立知识含量较高的海军就是水到渠成的了。张大帅清楚记得,在首次与直军开战时,人家直军经常用舰船在山海关外开炮欺负没有海军的奉军,还敢用运兵船直接把部队运到奉军后方!
     1923年起,与东北讲武堂同气连枝的航警学校正式在葫芦岛设立,一座近代军事大学的缩影在这里显示出来,最明显的是入学要求和学制。90多年前的东北,国小毕业的不足总人口10%,中学毕业的更是凤毛麟角。而在这种情况下,航警学校招生一律要求为中学毕业,而且学制为4年,真正实现了本科教育,而且名字也牛得很,叫“将校班”。
     张作霖创立的这支海军在第二次直奉大战中,横行东部海域,并且不久还有了中国最早的航母(实为水上飞机母舰)“镇海”号,上面还配备法式“施莱克”水上飞机--舰上没有装备飞机弹射器,飞机不能直接从舰上起飞,飞机的起飞和降落只能在水面上进行。飞机起飞前,必须由舰上装备的起重机将飞机吊入水中。这艘“航母”在与北伐军的海战中也出场了。
     而这些“施莱克”的飞行员则来自于同样与东北讲武堂是一奶同胞的东三省航空学校,1922年9月,该校在沈阳成立。次年,张学良亲任航校校长。航校第一期学员共40人,于1924年8月毕业,后来又派出28人的留法飞行学员队。
     1928年北大营阅兵式上的东北讲武堂学生 再战直军:一路奏凯,北京开分校
     陆军练得差不多了,海军也会开船射炮了,空军更是随时可以上天,东北讲武堂准备好了,保定军校呢?净内耗了,吴佩孚还陶醉在欺负奉军的美好记忆中。
     1924年,第二次直奉大战爆发,两大军校二次PK开始。东北讲武堂的同学们一直在记仇,而保定军校的学员们有不少投奔广州去黄埔当了教官,结果,这个回合东北讲武堂胜,北京被奉军占领。
     东北讲武堂的学生们一路奏凯,顺风南下,把队伍驻扎进了上海滩。张大帅笑得合不拢嘴,自然了解军校的重要性,他还重申了一道命令,奉军上下谁只要想“提干”,都得去过讲武堂这一关,到了这个时候,东北讲武堂不仅有“尉官班、校官班”还有“将官班”,这种教学模式与专门培养中低级军官的各省普通军校、讲武堂完全不同。同时,东北讲武堂还真正实现了扩容,在北京、黑龙江和热河设立分校,其中第七期学员中,就有一半左右是北京人,于是就出现了本文开头那一幕。
     王永涛介绍,东北讲武堂招收第七期学员时,其要求有些像现在的美国西点军校,想参加入学考试,首先得是18到25岁的国中毕业生,还需要有2名校级以上军官或一家殷实商家担保,考上了还得交40块现大洋担保,即便这样,一个月,竟有1000多人来报名!
     从“招收有志青年”,到后来的牛气冲天,仅用了7年多。在东北讲武堂兴办的十一期里,培养了1万多名优秀军事人才,这些人在抗日战争中成为抵抗外侮的精英力量。如今,这座曾经辉煌的学校躺在滂江街和东大营,等待着成为博物馆的新使命。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