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民间说史 > 历史解密 >

国民党中将黄维生前心愿:抗战功绩能获承认

毕业于黄埔一期的黄维,34岁便成为国民党王牌部队整编第18军军长,可谓春风得意。岂料10年后,他的人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1948年底,身为第12兵团司令的黄维,在淮海战役中被解放军俘虏,继而成为“战犯黄维”。2005年,人民大会堂举行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大会,国民党正面战场功绩第一次被肯定。作为抗日将领的家属,黄维的女儿黄慧南替父亲领了一枚纪念勋章,并回忆了父亲接受改造的漫长过程。
     被俘虏那年,父亲44岁,他与杜聿明、宋希濂等人一起被关在北京功德林监狱。开始,他的抵触情绪很大,处处与管教人员对立,还吟诵于谦的《石灰吟》“自勉”。不少战犯回忆说,黄维即便到了战犯管理所里也一直挺着腰杆走路,不失“将军”的威风;他甚至还留起了胡子,自称“在国民党时期留的胡须,不能在共产党的监狱里剃掉”。当时监狱规定,每个战犯读被指定的书后,要结合自己的罪行谈读书体会。但是,父亲不讲话也不表态。
    对如此“顽固不化”的父亲,政府没有放弃,而是煞费苦心、不惜任何代价要将他改造过来。
     刚关进去时,父亲得了5种结核,1953年春结核病发作,出现腹积水,两腿肿胀,不能下地,病情严重。周总理办公室多次询问他的病情,指示一定要尽全力抢救其生命。政府不仅让北京著名的医学专家过来为他会诊,还特别申请一笔外汇,到香港买很贵的抗生素给他治病。
     父亲生病的4年里,管理所每天都为他提供一斤牛奶、两个鸡蛋和三两猪肉,即使在最困难的3年自然灾害期间都没断过。父亲的内心也受到触动,他后来说,这样重的病,又病得这样久,若在过去,虽然他是国民党的高级将官,也得一命归西。但那时的父亲仍怀着抵触情绪,认为政府是想先把他治好后再让他交代一些事情,所以态度仍然不好。
     父亲当年最著名的,便是他的“永动机”的故事了。被俘后,他们先是在石家庄附近的井陉集训了一段时间。他在茅草屋里待着没什么事,看到外面有人来打水,摇那个辘轳,看得久了,便产生了奇想。他认为,重力无处不在,他要设计一种发动机,把重力变成动力,那么这部机器可以永远自动运转,这是一项可以改变世界工业的革命。
     父亲向管理方要求提供研究条件,遭到理所当然的拒绝。后来,张治中奉毛泽东和周恩来之命到管理所看望战犯,父亲乘机委托张治中把申请从事永动机研究的报告带给中科院。中科院回复说,他设想的机器叫永动机,永动机早已被科学证明是绝对不可能的,所以这项工作没有意义。但父亲不死心,还要坚持他的永动机研究,这也被理解成他抵触改造的一种方式。
     从1968年4月起,父亲被转押到抚顺战犯管理所。管理所了解了父亲的想法后,觉得即便是幻想也可以肯定,所以放手让父亲试验,还从管理所电机厂调来4名技术人员,与理科出身的几名战犯成立科研小组,帮他研制“永动机”。管理所还花费了一些经费,委托机械厂加工某些技术要求较高的配件,最终按照父亲的设计图纸,制作出了一台“永动机”。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