瞿秋白(1899—1935),江苏武进人。是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之一,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和宣传家,是中国革命文学事业的奠基人之一。他曾主持召开著名的“八七”会议;是《国际歌》最早翻译者、中国共产党内最早用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研究中国政治、经济问题的学者;曾两次觐见革命导师列宁;是著名的记者、作家、有名的“大才子”,精通俄、法、英等国语言;与鲁迅共同领导了上海左翼文化运动,鲁迅曾赠言“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将以同怀视之”……
1934年秋长征时,瞿秋白被决定留在苏区。在中央红军主力长征的壮举备受看重和歌颂之际,还应看到,中央苏区留守部队为掩护红军主力集结突围同样做出了不可或缺的重要贡献,甚至付出了巨大牺牲。在中央革命根据地坚持斗争并且做了大量工作而英勇就义的瞿秋白,就是其中杰出的代表之一。他的被捕和牺牲无疑是中国革命事业的一大损失。 在向闽西突围中不幸被俘
红军主力长征开始后,国民党蒋介石调集几十万兵力向中央苏区进行“全面清剿”,到处都是腥风血雨,一片白色恐怖气氛。1935年2月初,中央分局为保存干部,便决定将时任中央分局宣传部长的瞿秋白等主要干部送往香港或上海坚持地下斗争。11日,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办事处派出数十名武装人员护送瞿秋白、何叔衡、张亮(项英之妻)、周月林(梁柏台之妻)及邓子恢(到永定领导游击战争)等人,从临时中央政府办事处所在地会昌县小密村出发,向福建的永定县转移。18日,瞿秋白等一行来到中共福建省委所在地长汀县四都乡小金村,在这里做了短暂休息后,改由福建省政治保卫局特务队护送,20日到达福建军区所在地琉璃乡汤屋。21日,福建军区冲锋连和省保卫局特务大队组成约100余人的武装护送队,采取昼伏夜行的办法向永定转移。
2月24日清晨,瞿秋白等人东渡了汀江,来到水口乡的小迳村。由于大家十分疲劳,又逢下雨,就在老百姓家休息片刻,并煮了点稀饭充饥后宿营山上。就在这个时候,不幸被保安14团团长钟绍葵押送商船驻水口的一个营发现,激烈战斗后,护送队员被打散,他们遭敌人包围。邓子恢是闽西人,地形方向较熟,得以突围逃生。何叔衡滚下山崖,昏倒在荒田里,被民团枪杀。瞿秋白、张亮、周月林躲藏在杂树丛中的山崖下,在敌人搜山时被捕,押回水口乡敌营部。当晚,营长李玉对他们进行长达2个多小时审问。瞿秋白供认自己叫林琪祥,现年36岁,江苏人,肆业于北京大学中国文学系,后在上海经营旧书店及古董生意,曾入医学校学医半年。1932年游历福建漳州,适因红军打进漳州,被俘虏送往瑞金,先后在红军总卫生部当过医生、医助、文书及文化教员。主力红军转移后,被留在福建省苏维埃政府、省军区医务所做医助。1935年1月携款逃离,走到水口又被苏区地方武装抓获,当夜由保卫局人员看押,准备天明再走,不料被你们的武装发现俘获。 瞿秋白要求周月林一口咬定叫陈秀英,是被红军抓去的护士。让张亮改名为周莲玉,佯装是香菇商行的老板娘。
翌日,钟绍葵由长汀县城赶到水口,李玉向他汇报了战斗的经过,得知被俘的林琪祥等人携有港钞、黄金、苏币,武装人员多配带驳壳枪。他判断林琪祥可能是共产党的“要人”。随后便将他们押往上杭县保安14团团部。周月林和张亮关在一起,瞿秋白与同时被俘的红军战士关在一起。
钟绍葵亲自对瞿秋白等又审讯了几次,瞿秋白等的口供依然一样,便决定就地解决,许可保释。张亮,四川省罗山县人,30岁,怀有身孕,已临近分娩期,由上杭县城糖果店老板林鸿昌保出,因其妻无生育,想认养张亮即将出生的孩子。周月林,浙江省宁波人,28岁,李玉以其妻即将生产,将其保释到家中当保姆。
瞿秋白在狱中写了一份“笔供”编造了一套假情况,迷惑敌人。李玉看了供词后对瞿秋白说:“如果所述情况属实,可以取保释放。”3月9日,瞿秋白为了早日脱身,即以“林琪祥”的名字写信,通过周建人转给鲁迅、杨之华,请他们设法营救。4月初,在上海商务印书馆工作的周建人收到秋白的来信。得知秋白在狱中挨饿受冻,如果有切实铺保或有力的团体作保,是可以释放的。在鲁迅、周建人、杨之华忙于找铺保时,国民党报纸刊登了瞿秋白被捕的消息,使他们的营救计划未能成行。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