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民间说史 > 历史解密 >

西安事变谁与毛泽东争吵反对“公审蒋介石”

张闻天是中共党内担任过中央总书记的一位重要领导人,而这一职务是在著名的遵义会议上当选的。如此重大的史实却在相当长时期内党史上是一直讳言的,直至他逝世后,1979年中央为他平反举行隆重的追悼会上,邓小平所致悼词中才公布这一史实。本人原是人民大学的一名党史教师,从上世纪50年代研究生毕业至1979年从事党史教学有20多年,但一直都不知道这样的史实。
     现在无论是湖南韶山毛泽东纪念馆还是上海浦东张闻天生平陈列馆,观众在参观遵义会议陈列部分时都会看到一座四人雕塑,其所列四位历史人物就是毛、张、周、王四人,应该说这是符合历史事实的。说到韶山毛泽东纪念馆的这一雕塑,据称还有这样一个曲折故事,2003年为纪念毛泽东诞辰110周年,该馆对原陈列进行了一番改造,改造后新设计的遵义会议部分的这一雕塑原来只有毛、周、王三人,恰恰没有张闻天。在新馆尚未正式开放的该年10月1日,胡锦涛总书记视察了纪念馆,是胡锦涛同志看到这一雕塑时,向纪念馆的同志提出,这里怎么没有张闻天?那时候他是总书记呀。接着指着雕塑说,这里应该还有张闻天。这样,于是根据胡锦涛的指示进行了修改,将原来的三人雕塑补上了张闻天,成为现在四人的正式陈列。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成为中国从内战转向抗战的一个枢纽,也是中共历史命运的一个重大转折。然而在事变爆发后这个历史关口,党中央又是如何应对这个事变的?过去长期流传的一个说法是,毛主席英明决策和平解决,是张国焘主张要杀蒋介石。至于总书记张闻天则是根本不提,直至上世纪80年代初上演的一部电影《西安事变》,当银幕上出现陕北窑洞党中央讨论会的会场时,张闻天竟连一个身影都没有。近些年来虽然承认会上有张,然而又出现另一种说法,说是在12月13日中央讨论方针时,张闻天、毛泽东、周恩来等一致主张和平解决,独有张国焘一人主张“打倒南京政府”。其实这些都是歪曲史实的一种混乱。
     早在1988年中央文献研究室主办的《党的文献》就公布过《张闻天西安事变前后发言和电报》,并同时发表了我们编辑组几位同志根据档案合写的《张闻天与西安事变》一文,接着不久《人民日报》(8月15日)又发表了本人的《张闻天在我党解决西安事变中的历史作用》。这些都在当时党史学界和许多老同志中产生过广泛影响。20多年过去了,如今却仍然在有关西安事变的历史阐述上出现如此的混乱。为此本人不能不在这里再就当时中共决策过程这个基本史实作进一步的澄清。
     人们在阐述党史上如何决策问题时往往总要竭力回避存在过的分歧。其实面对如西安事变这样突发而又复杂的事件,开始时党内出现不同意见,以至发生争论,应该说是完全正常的。而一开始就完全一致,倒是不可思议的,何况那时还不是后来发生的那种一个人说了算的情况。
     当时的情况究竟怎样?首先就拿13日在保安窑洞召开的讨论应对事变的会议来说,有过不同意见的恰恰主要是会议的主持者张闻天总书记,和会议报告人(当时负责军事外交)毛泽东。那时中央会议的习惯做法是会议开始时由分管这方面工作的领导人做报告,因此这次会议首先由毛做报告。毛的报告从事变的意义,到形势发展的可能等都表明了他的看法和分析,同时还提出军事上在兰州、汉中这些战略要点上,我们应立即部署兵力;但报告对蒋介石的处理提出的一个重要的意见则是“审蒋”和“除蒋”,即“要求罢免蒋介石,交人民公审”,认为“把蒋除掉,无论在哪方面,都有好处”。他的这个主张显然是以当时国民党失去了首脑,南京政府被蒋控制的局面已经被打破的估计为根据的,为此他还提出要“以西安为中心来领导全国,控制南京”,并在西安成立一个名义上不叫政府的“一个实质的政府”。
     毛报告之后的其他同志发言都基本上同意报告的意见,有的作进一步的分析,有的提建议,有的则作补充。周恩来发言的一个有所不同之处,就是提出“在政治上不采取与南京对立”,将来西安“或以陪都形式出现”,然而这里所说的南京也是没有蒋的情况下的南京。但是会议到了张国焘发言时,则是发展到了极端,提出“打倒南京政府,建立抗日政府”,而且认为“内乱不可免”,西安事变的意义“第一是抗日,第二是反蒋”。这是明确对党的“逼蒋抗日”“联蒋抗日”方针的倒退。也正是在张国焘发言之后张闻天作了发言。
     张闻天的发言早在1988年《党的文献》上就全文公布,后来又收入他的文集,这里不再作全面介绍,只需指明几点与毛的报告有明显不同之处,一是通篇没有一个“除蒋”、“审蒋”的字眼,也没有任何一点类似这样的意思;第二,明确提出“我们不采取与南京对立方针,不组织与南京对立方式(实际是政权形式)”;第三,主张“尽量争取南京政府正统,联合非蒋系队伍”。这里所说的南京政府不但完全没有与蒋分开的意思,相反却用了“正统”这样一个字眼。须知几千年的中国历代王朝,唯有“真命天子”的皇上才称得上正统,事实上当时的南京政府也唯有蒋介石才称得上正统。这里发言虽然没有明说要保蒋,因为在当时蒋的命运究竟最后如何,谁也不好断定,因此发言这里用了“尽量争取”,然而其意思非常清楚,就是不同意那种“以西安为中心”,结成统一战线来控制南京的主张,而发言中“联合非蒋系队伍”一句,显然是以前一句为前提的。发言还要求大家要“慎重”,“不要急躁”,不要自己给自己造成困难;发言最后的结语是,“我们的方针:把局部的抗日统一战线,转到全国性的抗日统一战线”。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