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志敏和方志纯
方志敏(1899—1935),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江西省弋阳县人。1922年8月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4年3月转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1月,参与领导弋横起义,创建赣东北苏区,领导组建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军。他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赣东北实际相结合,创造了一整套建党、建军和建立红色政权的经验,毛泽东称之为“方志敏式”的根据地。1934年11月初,方志敏奉命率红军抗日先遣队北上抗日,至皖南遭国民党军重兵围追堵截,艰苦奋战两月余后被捕。在狱中,面对敌人的严刑和诱降,他正气凛然,坚贞不屈。1935年8月6日在江西南昌下沙窝英勇就义,时年36岁。
方志纯(1905-1993),方志敏之堂弟。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任中共弋阳支部书记,参与领导了全县工农运动。1928年参加弋横起义。1931年任赣东北亦色警卫师师长兼政治委员。1933年1月随红十军转入中央革命根据地,先后任红一方面军红十一军第三十一师政治委员、中共黎川中心县委书记兼黎川军分区司令员与政治委员、闽赣省中共均口特区委书记兼均口军分区司令员。1934年10月中央红军长征后,任闽浙赣军区政治部组织部长、宣传部长。抗日战争爆发后赴延安中央党校学习,任中共支部书记。解放战争时期,任中央社会部第二室主任,中央卫戍司令部参谋长,中共江西省委常务委员兼省政府副主席等职。建国后,历任江西省副主席兼政法委员会主任、中共江西省委副书记兼江西省副省长,中共江西省委书记处书记、江西省省长,江西省政协主席等职。被选为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在中共第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当选为中纪委委员。在中共十二大上被选为中顾委委员。1993年病逝。 沈雁冰和沈泽民
沈雁冰(1896—1981),著名作家。原名沈德鸿,常用笔名茅盾。浙江桐乡人。1913年入北京大学读书。1916年北京大学预科读毕后进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译所工作。1920年加入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曾主编《小说月报》。1928年夏离开上海到日本,同中国共产党失去组织关系。1930年沈雁冰从日本回国,同鲁迅一起参加组织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并担任领导工作。1932年完成长篇小说《子夜》。抗日战争时期,辗转于香港、新疆、延安、重庆、桂林等地,发表了长篇小说《腐蚀》和《霜叶红似二月花》等。1949年9月,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和筹备第一次全国文代大会,当选为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中华全国文学工作者协会主席。建国后,任第一任文化部部长,曾主编《人民文学》等刊物。1981年3月27日在北京病逝。中共中央根据他的请求和一生的革命功绩,在他逝世后恢复了他的中国共产党党籍。
沈泽民(1902—1933),沈雁冰之弟。原名沈德济。五四运动后参加少年中国学会,编辑《少年世界》月刊。1920年去日本东京帝国大学学习。1921年回国,加入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成为中国共产党最早的50名党员之一。1922年1月沈泽民出席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当选为团中央委员,参与了团中央领导工作。1925年参加五卅运动。1926年春,沈泽民、张琴秋夫妇受党派遣赴苏联入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1928年4月出席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担任大会翻译工作。1930年10月回到上海。1931年初在中共六届四中全会上被补选为中央委员,任中共中央宣传部长。1931年3月,沈泽民受党中央的派遣,与夫人张琴秋秘密进入鄂豫皖根据地,任中共鄂豫皖中央分局常委、中共鄂豫皖省委书记。1933年11月20日,沈泽民因病在湖北黄安县天台山芦花冲逝世,时年31岁。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