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论各民族共创中华民族(2)
http://www.newdu.com 2024/11/28 12:11:47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 杨建新 参加讨论
(二)多元性多样性结构 中国各民族都是祖国辽阔大地上的伟大产物,祖国传统疆域的地貌、地形、气象条件和物产,多种多样,丰富多彩,这种状况也决定了在这块土地上形成发展的人群和民族,都拥有不同的文化、生计和习俗。从现在我国辽阔的疆域内发现的原始社会遗址看,我国黄河长江流域,天山大漠南北、松辽平原,青藏高原、云贵高原,远古时代无不散布着许多旧石器、新石器时代的遗址,这说明,在远古时代祖国辽阔的大地上,生活着大量人群,他们顽强生活,并形成和发展成为不同的群体和民族,到夏、商、周时代,逐渐形成为西戎、南蛮、北狄、东夷等诸族,并与占据中原地区的华夏族和以后的汉族在交往交流交融中,不仅创造了华夏族和汉族,而且使自己不断壮大发展,成为分布于祖国广大边疆地区的各民族。可以说,主要居住在祖国边疆的各民族,或各少数民族,都是中华大地上形成、发展出的本土群体,和汉族一样,他们既是中华各民族共同创造的伟大群体,也是辽阔富饶的中华大地哺育出的伟大子孙。他们在共创中华的伟大事业中,与汉族一样都是主力军,都是主人。 广大少数民族的祖先,从起源上看,大部分都在祖国的边疆,那里是中国辽阔大地地形、地貌、气候、气象最复杂、最艰险、最无常的地区,他们祖祖辈辈生存、生活在那里,把不毛之地变成适合人类生存的乐园,他们不仅抗拒了大自然的肆虐,也抗拒、抵御着外敌的入侵,为祖国拥有辽阔疆域、稳定边疆,为各民族的生存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历史上中国的众多民族,在其发展中,一层接着一层,一浪接着一浪,如潮涌一般,围绕着中原地区,进行了丰富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生物进化的活动,表现出了极强的向心力,为创造丰富多彩、多元多样、悠久绵长的中国历史做出了巨大贡献,同时也给中国社会历史发展,打上了深深的多元多样的印记。多元多样的因素成为中国社会不断发展前进的不竭源泉。 (三)同质性一体性结构 中华民族作为一个产生和形成于祖国大地上的多民族有机结合体,最大的特点就是她既保存了多民族的特性,又具有很深厚的同质性一体性因素。历史上中华民族中各民族的多元性问题,应该是一目了然,不用多说。笔者这里所说的中华民族同质性一体性就是指历史上存在于中华民族各民族中的共同性因素问题,也就是历史上中华民族的一体问题。 历史上中华民族的同质性、一体性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文化是一个民族共同体的灵魂,是一个民族共同体最深层次、最主要的内在纽带,作为多民族有机结合成的中华民族的同质性一体性,也主要表现在文化方面。民族文化有两种表现形态,一是显性文化,一是隐性文化。显性文化是指一个群体的个人和群体,在生活中能具体、反复表达出来的各种本群体特有的文化因素,如舞蹈、衣、食、住、行、用、节庆、丧葬、婚嫁等。隐性文化,则是不易直接由个人和群体具体、反复表达出来的各种本群体特有的文化因素,如思想、意识、心理、理想、愿望等。隐性文化似有“天生” “自然” 的性质,但实际上仍是在某种物质生活条件和其他民族交往交流基础上产生的。历史上中华民族的同质性一体性结构,主要就是由各民族的隐性文化构成的。它主要的表现是: 在世界观方面,在古代中国各民族传统的思想意识领域里,最突出、最核心的一个思想观念,是天人关系问题。“天” 在蒙古语中, 称作“腾格里”,在我国突厥语族中称作“胡大”。我国古代许多民族都以“天”为超人、超神、超自然的伟大力量,认为:人间最高的统治者是天的儿子,并受天命来管理人类;人的一切吉凶祸福、事业成败,都由天的意志主宰;天人合一、天人感应成为中国古代众多民族判断事物的价值观和世界观,也成为古代中国许多民族哲学思想、神学思想的基础。 在政治生活方面,从秦汉以来,各民族的政治管理,虽然形式多样,各有不同,但大多数民族在本族地区或在中国其他地区建立的政权机构,都推崇和实行集权制管理,中央集权、君权神授、亲子世袭、君臣有序、土司制度等都是这一思想的体现。 在社会生活方面,维护血缘关系,推崇宗法制度,重视家庭、家族、氏族、部落、家支的作用,用血缘关系维系社会安定团结。 在生计方式方面,各民族虽有农耕、畜牧之别,但两种生计方式密切相依,互相支撑,相互交错,均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思想为基础,重农牧轻商贾,重土地轻流动,重传统轻变动等构成各民族经济思想和生计活动的基本信条。 在社会道德和价值取向上,重诚信卑欺诈,重义轻利,重男轻女,重社会,重集体,轻个体,轻个性,这些观念既是群体意识,也是个人行为标准,在古代中国各民族中广泛流行。 古代中国各民族对同种、同宗的认同,也是中华民族同质性一体性的重要表现。中国历史上各民族战事频仍,争斗不断,但各民族中的一些人,特别是知识分子,却认为各民族同是宗亲,共有历史,共有国家,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在许多民族的传说中,汉族与各民族有着同种、同祖、同血脉、同姓,以及叔伯关系、甥舅关系、兄弟关系等。我国的“二十五史”是有关数千年中国历史发展的总记录,也是祖国各民族思想意识总趋势的反映,其中大部分修史者是汉族知识分子,也有其他民族的修史者参与其中,他们编撰的“二十五史”中,不仅有记载汉族政权的专史,也有记载其他民族政权的专史,而且不论“二十五史”中的哪部著作,都为其他民族的活动撰有专传。在有关著作中,为其他民族政权的统治者立“纪”,专门记述其事迹,对各民族中在当时做出贡献的杰出人物立“列传”,以褒扬他们。“二十五史”对各民族及其人物的这种态度,实际上是认同祖国各民族同种、同宗、同血脉、同姓的表现,反映出历史上各民族相互的认同传统。 在疆域认同上,很多民族都以中原为腹地、内地、“中国”,以中原政权为宗主、为正统,一些较强政权的首领多以控制中原、统一全国为政治目标。 以上各点,就是中华民族同质性一体性的主要内容,这些同质性一体性是各民族长期交往交流的结果,也是各民族汇聚成为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重要基础。 (四)中华民族的自调性自保性结构 中华民族形成发展的历史过程,是十分曲折和艰辛的。从历史上看,各民族的内在关系和外在条件,都为每一个民族的发展提供了机会和可能,因此历史上各民族之间矛盾冲突不断,对抗争夺甚至战争经常发生。从表面来看,各民族之间的关系史、交往史中有着矛盾、压迫、剥削、争夺、冲突和战争的历史,中国也曾经发生过多次的分裂,出现过不同的危机,“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似乎成为中国历史发展的特点。但是,各民族之间交往交流交融却实实在在地始终存在着,中国社会各种传统仍在继续和传承着,中华民族的各种基本结构仍在不断充实和巩固着,中国在历史上的分裂、混乱在经过一段时间后,又得以治愈。这是为什么?笔者认为中华民族的自调性自保性结构起了重大的作用。 中华民族自调性、自保性结构,由多种因素组成,其中有各民族远见卓识的政治家、英雄人物、知识分子等等,有追求统一、追求进步的各阶层、各种集团,以及为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形成的各种力量,等等。这都是组成中华民族自调、自保结构的因素。但笔者认为,组成中华民族自调自保结构的最核心的因素,是各民族历史上形成的众多的政权机构组成人员。各民族政权机构,是各民族精英人物、代表性势力和推动本民族发展的杰出人物的集中代表,他们在消除、解决、协调、缓和、分散中国历史上的各种矛盾、困难、危机的过程中,推动了中国各民族的发展,维护了中国政治制度的延续和传承,造成了中国历史上的统一—分裂—统一的局面。因此历史上各民族政权是推动中华民族形成发展的重要力量,是中华民族自调性、自保性结构的主要因素。 中国各民族在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许多都建立过自己独特的政权,以保护本民族、本地区的发展和安宁。政权之间有过矛盾、冲突、斗争,也有同盟、隶属、宗亲等关系,其中有的存在时间短、势力弱、控制地盘小;有的存在时间长达一二百年,势力强大、控制地域辽阔;更有的政权,完全统一了全国,存在时间长达数百年。这些政权是中国历史的主线,它们大部分是以汉族为主建立的,其中蒙古族建立的元朝政权、满族建立的清朝政权,在统一政权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用历史的眼光看,这些政权都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印记,都为共创中华民族作出过贡献。 各民族历史上所建立的政权虽然都以某个民族的统治者为主,从根本上说,都为一定的民族利益服务,但由于统治地域上的民族众多,特别是汉族众多,各政权的活动就不能不受其他民族,特别是汉族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各民族的政权,在客观上,成为中华民族形成发展中的自调、自保结构。 历史上各民族政权作为中华民族形成、发展过程中的自调、自保结构,主要有这样一些表现: 促进和保障了祖国的统一。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中,曾有过几度分裂统一经历,在这个过程中,各民族的政权都曾起过重大的作用。祖国自秦朝统一后,接着兴起的两汉政权,在四百多年中,不仅在领土上扩大了中国的疆域,而且在政治、经济、社会、思想、文化等各方面, 全面建成了中国国家的完整制度体系,为中国以后的发展奠定了制度和思想文化价值观的坚实基础。此后,十三世纪蒙古族兴起,消灭金、西夏、大理等政权后,建立了元朝。17世纪中叶女真——满族入主中原建立清朝。中国在元、清两朝,实现了更大更完整的统一,对以后中国的发展有着更直接、更重大的影响。 各民族政权对其统治下的各民族,基本上都采取了西周以来的“五服制” 和唐朝所实行的“羁縻政策”,以“和而不同” 的态度,采取包容、兼顾政策对待不同民族,保护和发展了不同民族的特有文化和习俗,维持了中国几千年多民族共生共存的局面,为中华民族的形成提供了保障。 各民族政权,大多自觉地推崇儒家思想和文化,提高孔子及其后代的社会地位,推行儒家思想为中心的行为准则和政治理想,提倡法制与礼治相结合,加强了以汉文化为主导的各民族文化的相互吸收、相互交流和共存,采取措施保存汉文化、传承汉文化, 维护了中华民族以礼义为核心的伦理文化。 各民族政权,大多都采用、继承前朝和统一政权管理机构、政治体制、官员制度、政治系统、法律法规和监察体系,维护和传承了中华民族的核心政治文化。 中国各民族虽有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和不同的社会组织,但在各民族政权统治下,一般采取因俗而治的政策,对各民族社会的基本特征、基本格局、基本秩序均未加改变,使中华民族保持了具有自己特色的社会文化。 各民族政权的名号、年号、谥号大多主动采取某种吉祥、峻伟的汉字命名,皇族内部的管理,也都按照“周礼”及前朝的有关规定管理,从上到下维护了中华礼仪文化。 各民族政权虽主要由本民族的人担任政权首脑,政权中的主要官员也多由本族人担任,但中国各民族政权均吸收有大量非本族人员参与,甚至担任主要官员,他们在制定政策、主导朝政大权方面起过重大作用,对保证中华文明的传承,起到了巨大作用。 佛教(公元初传入中原)、道教(公元1世纪中期产生于中国)和伊斯兰教(公元7世纪中叶由阿拉伯人带入沿海地区,10世纪传入我国新疆)传入或产生于中国以后,同中国古代文化融合,在部分地区和部分民族的群众中有了很大影响,但是并未在中国全国和大部分民族的政治、文化、社会生活和思想、意识、信仰中起过支配作用。不过有一种与宗教很有关系的思想意识在中国各民族中却传播很广,并成为官方支持的、带有制度性的信仰,那就是神鬼观念和神鬼祭祀。古代各民族中的鬼神、灵魂观念都十分强烈,各民族的政权,也都充分利用了民间信仰和鬼神观念,作为理政治民的手段。《易经·观》曾指出,“圣人以神道设教,而天下服矣”,倡导以虚无缥缈的鬼神治理社会。汉代独尊儒术后, 因“子不语怪力乱神”,神道设教的观念受到一定抑制, 但鬼神观念仍持续发展,并在各民族政权支持下,逐渐升华为神道制度。社会上层对天、地、君、亲、师的祭祀规模愈来愈大,祭祀地点愈来愈辉煌,制度愈来愈严密,而各地方对城隍、文庙、土地、灶神、门神、龙王、敖包、山神、水神、河神等的祭祀,都成为地方政权、民间团体重大的活动。神道设教的思想、活动、制度和设施,成为历史上在中华民族生活中起重要凝聚作用的因素, 是中华民族发展中自调、自保的一个重要措施。 以上情况说明,历史上中国各民族政权虽然很多,他们之间矛盾和战争不断发生,曾给中国古代各民族都带来重大损害,但这些政权也为中华民族的形成、发展及中华民族的传承,起到了自调和自保的基本作用。 中华民族的基本结构,是中华民族在各民族共同交往交流交融过程中建立和完善的,同时,这个基本结构也是中华民族形成、发展主要的推动力量。 当前,世界面临着政治多极化、经济一体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的变革,中华各民族在社会主义建设中也取得了亘古未有的伟大成就,而且已经迈入伟大复兴的社会主义新时代。在这个时期,中华民族更要自觉地摆脱旧的束缚,吸取历史经验,加强民族团结,坚定维护国家统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基础,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共同奋斗,共同进步,在实现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奋斗中重塑中华民族的辉煌。 参考文献: 1.夏征农,陈至立.辞海:第六版[M].彩图本.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9:2977. 2.杨建新.边疆民族论集[M].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2014:86. 3.刘晴波.杨度集[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6:37. 4.张海鹏,李细珠.中国近代通史:第五卷[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169. 5.明太宗实录:卷264[M].永乐二十一年十月己巳. 6.北虏考[M]// 叶向高.苍霞草:卷20.原文刊载于《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4期 (二)多元性多样性结构 中国各民族都是祖国辽阔大地上的伟大产物,祖国传统疆域的地貌、地形、气象条件和物产,多种多样,丰富多彩,这种状况也决定了在这块土地上形成发展的人群和民族,都拥有不同的文化、生计和习俗。从现在我国辽阔的疆域内发现的原始社会遗址看,我国黄河长江流域,天山大漠南北、松辽平原,青藏高原、云贵高原,远古时代无不散布着许多旧石器、新石器时代的遗址,这说明,在远古时代祖国辽阔的大地上,生活着大量人群,他们顽强生活,并形成和发展成为不同的群体和民族,到夏、商、周时代,逐渐形成为西戎、南蛮、北狄、东夷等诸族,并与占据中原地区的华夏族和以后的汉族在交往交流交融中,不仅创造了华夏族和汉族,而且使自己不断壮大发展,成为分布于祖国广大边疆地区的各民族。可以说,主要居住在祖国边疆的各民族,或各少数民族,都是中华大地上形成、发展出的本土群体,和汉族一样,他们既是中华各民族共同创造的伟大群体,也是辽阔富饶的中华大地哺育出的伟大子孙。他们在共创中华的伟大事业中,与汉族一样都是主力军,都是主人。 广大少数民族的祖先,从起源上看,大部分都在祖国的边疆,那里是中国辽阔大地地形、地貌、气候、气象最复杂、最艰险、最无常的地区,他们祖祖辈辈生存、生活在那里,把不毛之地变成适合人类生存的乐园,他们不仅抗拒了大自然的肆虐,也抗拒、抵御着外敌的入侵,为祖国拥有辽阔疆域、稳定边疆,为各民族的生存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历史上中国的众多民族,在其发展中,一层接着一层,一浪接着一浪,如潮涌一般,围绕着中原地区,进行了丰富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生物进化的活动,表现出了极强的向心力,为创造丰富多彩、多元多样、悠久绵长的中国历史做出了巨大贡献,同时也给中国社会历史发展,打上了深深的多元多样的印记。多元多样的因素成为中国社会不断发展前进的不竭源泉。 (三)同质性一体性结构 中华民族作为一个产生和形成于祖国大地上的多民族有机结合体,最大的特点就是她既保存了多民族的特性,又具有很深厚的同质性一体性因素。历史上中华民族中各民族的多元性问题,应该是一目了然,不用多说。笔者这里所说的中华民族同质性一体性就是指历史上存在于中华民族各民族中的共同性因素问题,也就是历史上中华民族的一体问题。 历史上中华民族的同质性、一体性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文化是一个民族共同体的灵魂,是一个民族共同体最深层次、最主要的内在纽带,作为多民族有机结合成的中华民族的同质性一体性,也主要表现在文化方面。民族文化有两种表现形态,一是显性文化,一是隐性文化。显性文化是指一个群体的个人和群体,在生活中能具体、反复表达出来的各种本群体特有的文化因素,如舞蹈、衣、食、住、行、用、节庆、丧葬、婚嫁等。隐性文化,则是不易直接由个人和群体具体、反复表达出来的各种本群体特有的文化因素,如思想、意识、心理、理想、愿望等。隐性文化似有“天生” “自然” 的性质,但实际上仍是在某种物质生活条件和其他民族交往交流基础上产生的。历史上中华民族的同质性一体性结构,主要就是由各民族的隐性文化构成的。它主要的表现是: 在世界观方面,在古代中国各民族传统的思想意识领域里,最突出、最核心的一个思想观念,是天人关系问题。“天” 在蒙古语中, 称作“腾格里”,在我国突厥语族中称作“胡大”。我国古代许多民族都以“天”为超人、超神、超自然的伟大力量,认为:人间最高的统治者是天的儿子,并受天命来管理人类;人的一切吉凶祸福、事业成败,都由天的意志主宰;天人合一、天人感应成为中国古代众多民族判断事物的价值观和世界观,也成为古代中国许多民族哲学思想、神学思想的基础。 在政治生活方面,从秦汉以来,各民族的政治管理,虽然形式多样,各有不同,但大多数民族在本族地区或在中国其他地区建立的政权机构,都推崇和实行集权制管理,中央集权、君权神授、亲子世袭、君臣有序、土司制度等都是这一思想的体现。 在社会生活方面,维护血缘关系,推崇宗法制度,重视家庭、家族、氏族、部落、家支的作用,用血缘关系维系社会安定团结。 在生计方式方面,各民族虽有农耕、畜牧之别,但两种生计方式密切相依,互相支撑,相互交错,均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思想为基础,重农牧轻商贾,重土地轻流动,重传统轻变动等构成各民族经济思想和生计活动的基本信条。 在社会道德和价值取向上,重诚信卑欺诈,重义轻利,重男轻女,重社会,重集体,轻个体,轻个性,这些观念既是群体意识,也是个人行为标准,在古代中国各民族中广泛流行。 古代中国各民族对同种、同宗的认同,也是中华民族同质性一体性的重要表现。中国历史上各民族战事频仍,争斗不断,但各民族中的一些人,特别是知识分子,却认为各民族同是宗亲,共有历史,共有国家,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在许多民族的传说中,汉族与各民族有着同种、同祖、同血脉、同姓,以及叔伯关系、甥舅关系、兄弟关系等。我国的“二十五史”是有关数千年中国历史发展的总记录,也是祖国各民族思想意识总趋势的反映,其中大部分修史者是汉族知识分子,也有其他民族的修史者参与其中,他们编撰的“二十五史”中,不仅有记载汉族政权的专史,也有记载其他民族政权的专史,而且不论“二十五史”中的哪部著作,都为其他民族的活动撰有专传。在有关著作中,为其他民族政权的统治者立“纪”,专门记述其事迹,对各民族中在当时做出贡献的杰出人物立“列传”,以褒扬他们。“二十五史”对各民族及其人物的这种态度,实际上是认同祖国各民族同种、同宗、同血脉、同姓的表现,反映出历史上各民族相互的认同传统。 在疆域认同上,很多民族都以中原为腹地、内地、“中国”,以中原政权为宗主、为正统,一些较强政权的首领多以控制中原、统一全国为政治目标。 以上各点,就是中华民族同质性一体性的主要内容,这些同质性一体性是各民族长期交往交流的结果,也是各民族汇聚成为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重要基础。 (四)中华民族的自调性自保性结构 中华民族形成发展的历史过程,是十分曲折和艰辛的。从历史上看,各民族的内在关系和外在条件,都为每一个民族的发展提供了机会和可能,因此历史上各民族之间矛盾冲突不断,对抗争夺甚至战争经常发生。从表面来看,各民族之间的关系史、交往史中有着矛盾、压迫、剥削、争夺、冲突和战争的历史,中国也曾经发生过多次的分裂,出现过不同的危机,“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似乎成为中国历史发展的特点。但是,各民族之间交往交流交融却实实在在地始终存在着,中国社会各种传统仍在继续和传承着,中华民族的各种基本结构仍在不断充实和巩固着,中国在历史上的分裂、混乱在经过一段时间后,又得以治愈。这是为什么?笔者认为中华民族的自调性自保性结构起了重大的作用。 中华民族自调性、自保性结构,由多种因素组成,其中有各民族远见卓识的政治家、英雄人物、知识分子等等,有追求统一、追求进步的各阶层、各种集团,以及为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形成的各种力量,等等。这都是组成中华民族自调、自保结构的因素。但笔者认为,组成中华民族自调自保结构的最核心的因素,是各民族历史上形成的众多的政权机构组成人员。各民族政权机构,是各民族精英人物、代表性势力和推动本民族发展的杰出人物的集中代表,他们在消除、解决、协调、缓和、分散中国历史上的各种矛盾、困难、危机的过程中,推动了中国各民族的发展,维护了中国政治制度的延续和传承,造成了中国历史上的统一—分裂—统一的局面。因此历史上各民族政权是推动中华民族形成发展的重要力量,是中华民族自调性、自保性结构的主要因素。 中国各民族在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许多都建立过自己独特的政权,以保护本民族、本地区的发展和安宁。政权之间有过矛盾、冲突、斗争,也有同盟、隶属、宗亲等关系,其中有的存在时间短、势力弱、控制地盘小;有的存在时间长达一二百年,势力强大、控制地域辽阔;更有的政权,完全统一了全国,存在时间长达数百年。这些政权是中国历史的主线,它们大部分是以汉族为主建立的,其中蒙古族建立的元朝政权、满族建立的清朝政权,在统一政权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用历史的眼光看,这些政权都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印记,都为共创中华民族作出过贡献。 各民族历史上所建立的政权虽然都以某个民族的统治者为主,从根本上说,都为一定的民族利益服务,但由于统治地域上的民族众多,特别是汉族众多,各政权的活动就不能不受其他民族,特别是汉族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各民族的政权,在客观上,成为中华民族形成发展中的自调、自保结构。 历史上各民族政权作为中华民族形成、发展过程中的自调、自保结构,主要有这样一些表现: 促进和保障了祖国的统一。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中,曾有过几度分裂统一经历,在这个过程中,各民族的政权都曾起过重大的作用。祖国自秦朝统一后,接着兴起的两汉政权,在四百多年中,不仅在领土上扩大了中国的疆域,而且在政治、经济、社会、思想、文化等各方面, 全面建成了中国国家的完整制度体系,为中国以后的发展奠定了制度和思想文化价值观的坚实基础。此后,十三世纪蒙古族兴起,消灭金、西夏、大理等政权后,建立了元朝。17世纪中叶女真——满族入主中原建立清朝。中国在元、清两朝,实现了更大更完整的统一,对以后中国的发展有着更直接、更重大的影响。 各民族政权对其统治下的各民族,基本上都采取了西周以来的“五服制” 和唐朝所实行的“羁縻政策”,以“和而不同” 的态度,采取包容、兼顾政策对待不同民族,保护和发展了不同民族的特有文化和习俗,维持了中国几千年多民族共生共存的局面,为中华民族的形成提供了保障。 各民族政权,大多自觉地推崇儒家思想和文化,提高孔子及其后代的社会地位,推行儒家思想为中心的行为准则和政治理想,提倡法制与礼治相结合,加强了以汉文化为主导的各民族文化的相互吸收、相互交流和共存,采取措施保存汉文化、传承汉文化, 维护了中华民族以礼义为核心的伦理文化。 各民族政权,大多都采用、继承前朝和统一政权管理机构、政治体制、官员制度、政治系统、法律法规和监察体系,维护和传承了中华民族的核心政治文化。 中国各民族虽有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和不同的社会组织,但在各民族政权统治下,一般采取因俗而治的政策,对各民族社会的基本特征、基本格局、基本秩序均未加改变,使中华民族保持了具有自己特色的社会文化。 各民族政权的名号、年号、谥号大多主动采取某种吉祥、峻伟的汉字命名,皇族内部的管理,也都按照“周礼”及前朝的有关规定管理,从上到下维护了中华礼仪文化。 各民族政权虽主要由本民族的人担任政权首脑,政权中的主要官员也多由本族人担任,但中国各民族政权均吸收有大量非本族人员参与,甚至担任主要官员,他们在制定政策、主导朝政大权方面起过重大作用,对保证中华文明的传承,起到了巨大作用。 佛教(公元初传入中原)、道教(公元1世纪中期产生于中国)和伊斯兰教(公元7世纪中叶由阿拉伯人带入沿海地区,10世纪传入我国新疆)传入或产生于中国以后,同中国古代文化融合,在部分地区和部分民族的群众中有了很大影响,但是并未在中国全国和大部分民族的政治、文化、社会生活和思想、意识、信仰中起过支配作用。不过有一种与宗教很有关系的思想意识在中国各民族中却传播很广,并成为官方支持的、带有制度性的信仰,那就是神鬼观念和神鬼祭祀。古代各民族中的鬼神、灵魂观念都十分强烈,各民族的政权,也都充分利用了民间信仰和鬼神观念,作为理政治民的手段。《易经·观》曾指出,“圣人以神道设教,而天下服矣”,倡导以虚无缥缈的鬼神治理社会。汉代独尊儒术后, 因“子不语怪力乱神”,神道设教的观念受到一定抑制, 但鬼神观念仍持续发展,并在各民族政权支持下,逐渐升华为神道制度。社会上层对天、地、君、亲、师的祭祀规模愈来愈大,祭祀地点愈来愈辉煌,制度愈来愈严密,而各地方对城隍、文庙、土地、灶神、门神、龙王、敖包、山神、水神、河神等的祭祀,都成为地方政权、民间团体重大的活动。神道设教的思想、活动、制度和设施,成为历史上在中华民族生活中起重要凝聚作用的因素, 是中华民族发展中自调、自保的一个重要措施。 以上情况说明,历史上中国各民族政权虽然很多,他们之间矛盾和战争不断发生,曾给中国古代各民族都带来重大损害,但这些政权也为中华民族的形成、发展及中华民族的传承,起到了自调和自保的基本作用。 中华民族的基本结构,是中华民族在各民族共同交往交流交融过程中建立和完善的,同时,这个基本结构也是中华民族形成、发展主要的推动力量。 当前,世界面临着政治多极化、经济一体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的变革,中华各民族在社会主义建设中也取得了亘古未有的伟大成就,而且已经迈入伟大复兴的社会主义新时代。在这个时期,中华民族更要自觉地摆脱旧的束缚,吸取历史经验,加强民族团结,坚定维护国家统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基础,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共同奋斗,共同进步,在实现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奋斗中重塑中华民族的辉煌。 参考文献: 1.夏征农,陈至立.辞海:第六版[M].彩图本.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9:2977. 2.杨建新.边疆民族论集[M].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2014:86. 3.刘晴波.杨度集[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6:37. 4.张海鹏,李细珠.中国近代通史:第五卷[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169. 5.明太宗实录:卷264[M].永乐二十一年十月己巳. 6.北虏考[M]// 叶向高.苍霞草:卷20.原文刊载于《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4期 (责任编辑:admin) |